文/戴定國
在作戰九年、耗資逾八千億美元後,美國正式結束在伊拉克的任務。二○○三年至今,美軍有四千四百七十四人死亡、三萬兩千多人受傷,伊拉克平民死亡人數多達十萬六千。
歐巴馬選舉政見就是伊拉克撤軍,卻拖到去年才宣布去年八月底的日程表。但伊拉克各地頻發爆炸襲擊事件,逼得美軍必須留下來「當警察」。當時伊拉克民眾甚至質問:「為何要急著離開?」美國離開,留下未完成的五百三十億美元重建計畫,滿目瘡痍的街頭充斥著懷疑和忿恨。
更加血腥的伊拉克
歐巴馬堅稱伊拉克暴力事件下降,「伊拉克安全部隊正扛起責任,至少比我們預期的好。」美國駐伊大使也聲明,雖然恐懼和暴力依然存在,伊拉克人有能力規畫自己的未來。但「伊拉克死屍統計」組織公布的資料顯示,去年是二○○八年以來最血腥的一年。
去年伊拉克在美國支持下舉行大選,但遜尼派、什葉派與庫德派爭吵不休,無法順利組建聯合政府。巴格達教師哈斯娜質疑:「現在如何將伊拉克的安危交由我們的政治家?難道美國總統也認為,在這些政治家的領導下,我們將變得更安全?」
國際分析家指出,幾乎無人相信以後在教派衝突及凱達組織破壞下,伊拉克社會能穩定下來,三合一的政府在遜尼、什葉、庫德的分歧下,能避免癱瘓嗎?
巴格達大學政治學教授法迪勒說:「伊拉克人民渴望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又不願看到因美軍離開而引發更加血腥的局面。沒有人願意回想二○○六和二○○七年血腥的宗派衝突。」
伊拉克一個部落領導人表示:「美國人離開,我們將被宗教暴力分裂,被武裝分子殘忍迫害。」
巴格達索賠十億美元
伊拉克外長茲巴里表示,在沒有合法政府的情況下,美國撤軍令人憂心。他向來支援美軍加速撤離,但他說:「歐巴馬將撤軍當作選舉籌碼,因此成功撤軍至關重要。但伊拉克還沒有合法政府,過去幾年所有成就和犧牲都處於危險中。」
美國軍事分析家戈德斯曼說:「歐巴馬必須承認,需要多年努力,伊拉克的紛亂才會結束。」
令美國尷尬的還有一樁事。今年二月,巴格達市政府要求美國公開道歉,賠償十億美元。市政府表示,美國為了防止恐怖襲擊,修建很多隔離牆和防爆牆,破壞巴格達的排水系統,同時隔離車道和人行道,帶來不便,也影響商業活動。美軍車輛橫衝直撞,更破壞了巴格達面貌
在巴格達,政府機構和美國大使館所在的綠區,幾乎到處是防爆牆,想進入得經過層層檢查。「誰都看得出來,巴格達已變成美國軍營,而不是一座城市,他們摧毀了巴格達這座美麗城市的街道和社區,巴格達難以負擔重建費用。」
巴格達市政府發言人說,十億美元不僅是物質賠償,也是精神損失。他舉例,美國軍車通過坑坑洞洞的道路時,發出轟隆響聲,給周邊居民帶來噪音騷擾。
悲涼中看見樂觀
伊拉克工商業本就不發達,石油是唯一財源,但戰爭的破壞及油田畫分的爭執,使它難以穩定生產。
伊拉克調查顯示,目前有三百萬寡婦,多數沒受過教育,處境艱難。因為窮,孩子無法上學,只得當童工。因為窮,有的寡婦賣掉傢俱、電器和金銀首飾,換取糧食和衣服。
不過,也有伊拉克人顯得樂觀。巴格達市民塞耶迪說:「過去兩年的進步令人驚訝,我們比海珊時期擁有更多自由。」公務員哈希姆雷貝說:「儘管占領留下許多負面東西,但也有積極面,至少我們能夠離開伊拉克。」
部落客奧馬爾則持肯定態度:「生活已得到改善,經濟發展良好,石油部門也受益匪淺,現在衛生和旅遊方面的大型工程正在建設之中。」
沙漠裡的三堆散沙
歐巴馬當初競選總統,反對布希進行的「愚蠢」戰爭。如今他卻強調九年戰爭的積極面。事實上,許多問題仍未解決,但伊拉克是伊拉克人的國家,當然要自己當家作主,而不是美軍指揮官。
這場戰爭證明推翻海珊是簡單的,創建一個民主國家卻困難得多。在海珊統治下,伊拉克是獨立的,強人也鎮住了各個宗派、種族,但以後呢?美國駐伊大使館早已被描寫成美國政治指揮所,這是個真正獨立國家嗎?遜尼派、什葉派與庫德派這三堆沙漠裡的散沙,會使伊拉克陷於內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