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總統大選最後一次辯論,公民團體提問內容包括醫療、勞工、住宅、司法、環境、人權、農業、教育、稅改及兒少婦女等議題,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恃現任優勢,大打政績牌,具體細數上任後推動的政策。
許多人不滿意健保改革,馬英九指出,去年完成的二代健保改革,至少讓接下來五年內不會發生財務問題,並以收支連動減少浪費,未來將設置專責機構研究改進。
馬英九不止一次提及推動社會福利改革,並增加一個百分點的教育經費。任內逐步達成高職免費、十二年國教、五歲入學免費等,減少學生與家長負擔。他指出,育兒津貼雖不能解決少子化問題,但可解決部分問題,最近所完成托兒所和幼稚園合一的幼兒園,即是畫時代的作法。
人權團體質疑集遊法是審核制,和馬英九之前說的「把街頭還給人民」不相符。馬英九表示,他在野時就主張「報備制」,上任後也提出修法草案,可惜卡在立法院民進黨不同意。
社會住宅方面,馬英九表示,政府推動社會住宅,不少民眾反對,怕影響房價。規畫中還有近二萬戶,政府一定會做,但沒法一步到達。
針對國債與提高有錢人賦稅問題,馬英九強調是建設留子孫,非債留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