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瑣談】 經伏波神祠

陳俊光 |2011.12.15
2946觀看次
字級

伏波將軍「馬援」,是豪情的漢朝名將,在湖北有祠祭祀,唐代詩人劉禹錫經此地,因緬懷古人,而作〈經伏波神祠詩〉一首讚頌;而黃庭堅五十七歲時書寫此〈經伏波神祠〉長卷一幅,恢弘開張的筆姿,令東瀛人士相當矚目,現為日本東京細川護立氏收藏。

彼時元符三年,黃庭堅從貶地放還,建中靖國元年四月抵荊南,直至崇甯元年離開此地,在荊南留駐十多月,此是歷劫後的祓禊,以除不吉與不潔,一切都變得鮮亮了。如明月初上,遇到濃密的烏雲,只得等它自然散去,而今昏暗消失,天際又回復明亮。

靖國元年五月,黃庭堅寫〈經伏波神祠〉,卷後自題記:「持到淮南,見餘故舊可示之,何如元祐中黃魯直書?」這句話寫得自信,因是其得意之筆,認為此時作品已臻圓熟,與往昔書法截然不同。

之後,於〈自評元祐間字〉又言:「往時王定國道余書不工。書工不工,是不足計較事,然余未嘗心服。由今日觀之,定國之言誠不謬,蓋用筆不知擒縱,故字中無筆耳。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豈易言哉!」此是已反省友人王定國的告誡,對以前的否定則是為了肯定現在。

貶官期間顛沛流離,也成就了黃庭堅。自評裡「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此句,使他領悟書法箇中三昧,如行腳的雲水僧,求法心切最後證得菩提,亦明白了人身即是如來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