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我要你輸在起跑點!
在某個星期日早上,思源起床後,很激動地跑來對我說:「爸爸!我剛剛做了一個好可怕的夢!我在夢裡面,走在風很大的巷子裡,我覺得很冷,燈光很暗……突然間,我看到一個好大、好恐怖的魔鬼,一直追著我,想要把我吃掉……於是,我就一直逃,最後跑到一個死巷子裡,發現沒路了,心想這次死定了!」
我聽了,急著追問:「然後你被魔鬼吃掉了嗎?」
「沒有,因為我用數學考他,他都不會。」思源驕傲地對我說。
我按捺住想偷笑的衝動,故作鎮定地問他夢到了什麼。
「就在魔鬼追上我,準備張大嘴巴要吃掉我的時候,我轉過頭,對他說:『等一下!你現在不能吃我,你要通過數學測驗才能吃我,請問,37+25是多少?』那隻魔鬼拿出手指頭來算,然後搖搖頭,說不知道。
「魔鬼一氣之下又張大了嘴巴,我趕快說:『等一下!我再問你一題,533+369等於多少?』結果魔鬼還是算不出來。
「接著,我又問他:『19543+28952是多少?』魔鬼一臉驚慌地搖搖頭,『碰!』一聲爆炸,最後他在一陣煙霧之中消失了!」
我聽完後,讚許地摸了摸思源的頭,並且把這件事告訴王月,她點點頭說:「原來魔鬼的數學比兒子爛!」
這件事讓我發現,孩子的壓力會反映在夢境裡,身為父親的我無法替他解決數學很爛或是害怕魔鬼的問題,因為日後他會遇到比這些問題還要更困難的事情,必須要靠他自己想辦法去解決。
生命是賽跑,是在起點與終點之間競爭,孩子必須在這不長不短的過程中面對自己的課題,度過他自己的人生,我希望孩子能夠好好享受這個過程。在人生道路上,孩子永遠記得的不會是英文先修班、鋼琴美術班之類的「補教說教」,而是來自父母的身教與言教。
從小培養想像力與幽默感
我們一家人經常在一起玩「無聊的」遊戲,最常玩的是「找人」遊戲,在思源四歲、妹子二歲的時候就開始玩,我揹著妹子,當著思源的面到處找妹子。
雖然,大家都知道妹子被我揹在背後,但我仍故作鎮定地去尋找,先從大的空間開始找,例如打開房間的門大喊:「妹子,妳在哪裡?」還問思源說:「妹子在廚房對不對?」接著,換到小空間的物品,例如拉開抽屜或翻垃圾桶說:「妹子,妳在不在?」盡是找一些不可能的地方,孩子看見、聽到都笑翻了!
妹子知道爸爸是在演戲,為了配合這場情境劇,努力憋著笑,不敢大聲笑出來,因為她知道,一笑出來,爸爸就會就找到她了。而思源也樂在其中,不斷地指引爸爸去客廳、冰箱、浴室,以及衣櫃裡找找。當我假裝找不到妹子而苦惱時,他一邊大笑,一邊指著其他地方,要我再試試看。這個找人的小遊戲,我們家連續玩了好幾個月,樂此不疲。
想像力與幽默感是我的人生哲學,我也會在生活中身體力行。例如開車出遊時,我常會耍寶表演現在正在開飛機,學機長空中廣播,「現在飛行高度『滋』……『滋』、地面高度『滋』……請大家『滋』(意思為重要的字語,總是被雜音干擾)……」因為這是大家坐飛機常會聽見訊號不明的情形,我把它誇張了,小孩也懂此幽默,哈哈大笑。
或是全家出動去買玩具時,我會唱自創的玩具歌,要孩子一起唱,後來他們還會自行修改歌詞,把歌詞裡的玩具換成想要的,來說服我買給他們。
類似這樣的小遊戲,我在思源和妹子小時候經常表演,這些全都是我自己創造出來簡單的戲碼,既能增進親子互動,讓孩子開心玩樂,也可以刺激他們的想像力。
我認為思考並不是垂直式的,只有一種答案,而是可以使用水平式思考法,讓答案可以有無限多的變化可能。
幫助孩子找自己
思源十二歲那一年,有一天晚上,我正在書房準備寫劇本,他突然敲門,一進來就帶著羞澀卻異常認真的口氣問:「爸爸,你是怎麼找到自己?」
我一方面驚訝思源在這個年紀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一方面也和他分享自己當年在世新念書時,因為加入話劇社,從此愛上舞台,一路走來三十多年的心路歷程。
我告訴思源,「你的爺爺十六歲就開始學做戲鞋找到自己,而我是十八歲加入世新話劇社才找到自己。你很幸運,十二歲就提出這樣的問題,所以你可以開始立定志向。」
思源一臉嚴肅地問我:「要怎麼立定志向?」
我回答他,就像小時候寫的作文題目「我的志願」一樣。我告訴思源,我小時候的志願是當老師,因為小時候被老師打得很慘,所以長大以後我想要當老師,就可以打老師的小孩!當然,這只是為了緩和當時的氣氛所說的玩笑話。
我認為,十二歲到二十二歲是一個人的人生當中,尋找自我的黃金關鍵期。在這段期間內,父母必須用心鼓勵孩子培養興趣;興趣比分數更重要,成績老是落後其他學生的孩子,如果能找到興趣,一樣可以在人生舞台上發光發熱。
兩年後,思源主動和王月提起他想出國念書的決定,我們雖然不捨也放心不下,基於對孩子的愛與尊重,決定還是放手,讓他出去闖一闖。
我們認為,如果台灣的教育環境真的不適合他,留下來也只會讓他繼續感到挫折,還不如趁早轉換一下環境,讓他在多元的學習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情和興趣。
如今,思源到國外念書已經六年了,我很高興當初做了這個正確的決定。這五年來,他成長很多,不但獨自打理生活上的所有瑣事,也因為長期獨處,讓他的文思泉源,寫下許多感人的文字作品;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己。
(全文摘錄自皇冠出版社《119父母》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