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紓解市場信用緊縮危機,歐洲央行八日宣布降息一碼,將基準利率降至百分之一的歷史低檔,並提供銀行三年無上限貸款,放寬抵押擔保品規定;不料市場傳出歐洲銀行必須大幅增資且歐洲央行無意加速收購公債,歐、美股市大跌。由於壞消息頻傳,歐元面臨自一九九九年以來最大的信心危機。
歐盟二十七國領袖八、九日兩天齊聚布魯塞爾召開高峰會,研商德、法所提修改歐盟條約,加強財政紀律等建議,被認為是挽救歐元的最後機會。希臘去年五月接受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紓困以來,經濟持續惡化,市場開始擔心若希臘政府破產,銀行發生大規模擠兌,希臘被迫退出歐元區,引發的骨牌效應將擴散到其他高風險國家,後果不堪設想。
繼希臘、愛爾蘭與葡萄牙等國接受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紓困後,目前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公債殖利率又飆高到難以持續的地步。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在紓困希、愛、葡之後,所剩銀彈已無力因應未來義、西等國的紓困需求,這次歐盟高峰會主要議題之一,即是提前於二○一三年啟動常設紓困基金(ESM)。
事實上,歐盟對各國財政赤字與債務早有明確規範,如赤字不得超過當年度GDP百分之三,債務不得超過GDP百分之六十。但許多國家沒有把這些標準當一回事,如今多國政府深陷債務危機難以自拔,情勢進一步惡化為歐元信心危機,及歐元的存續問題。
連月來歐洲許多國家公債價格大跌,銀行面臨資產減損而必須大幅增資。在此關鍵時刻,歐盟峰會大談建立新的「財政聯盟」,對違反財政紀律的政府予以懲罰,期能避免下一次危機的發生。但市場人士質疑,這項方案對於深陷債務危機的國家,遠水救不了近火;另一方面,經濟疲弱的國家又大幅削減支出,反而進一步陷入衰退的惡性循環。
在市場信心潰散之際,首要工作是重建投資人信心。部分經濟學家認為,歐洲央行應扮演最後融通者的角色,大幅購買政府公債以穩定市場利率;還必須發行一種能吸引投資人的歐元債券,透過德、法等信評較高的國家來穩住市場信心。歐洲央行日昨宣布降息一碼並對銀行提供三年無上限的貸款,算是踏出正確的一步,不過,它否認要大幅收購公債的作法卻令市場失望;至於發行歐元債券亦遭到德國反對,仍有待進一步協商。
從冰島、希臘到義大利,最近連法國的三A最高等級信評都可能遭調降;歐債危機絲毫沒有緩解,這些國家欠下這麼多債務,終究是要償還的。從三年前的金融海嘯來看,政府要重建信心,祭出緊急方案的動作要夠快,規模要夠大,否則市場信心將一點一滴流失,最後可能徒勞無功。歐洲債信危機延燒迄今已逾兩年,歐元區各國領袖瞻前顧後,致使問題治絲益焚,德、法等國領導人因應危機時遲疑不決,為危機治理做了非常負面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