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塑毒風暴落幕,但制度上是否已獲得解決?包括地球公民基金會等民間團體昨日召開記者會,希望在政府組織再造之際,配合毒管法修法時機,推動成立「化學安全管理署」,專責管理化學物品,盼在下屆立法院持續推動相關立法。
為避免塑化劑憾事再次發生,落實毒化物源頭管理,地球公民基金會發起促請立法委員連署成立化學品的專責單位——化學安全管理署,以解決僅在汙染管制司下設置毒性化學物質管理科,以五個人編制卻要管六萬種化學物質的窘境。
然而從該基金會發起迄今近兩個月,共傳真超過兩百份連署請求、三百通以上電話通知,最後僅收到二十位立委連署支持。該基會認為,沒有參與簽署的立委,不代表是不道德與不正當,但至少應給予拒絕的理由。因此將未連署的立委歸類為直接拒絕、擺爛型、放空城、耍賴型等,許多立委的態度與塑毒事件當下的發聲顯然有出入。
該基金會研究員蔡中岳表示,大選將至,委員未參與連署的理由,大多是「委員沒進來、聯繫不到委員、委員沒指示……」等消極回應。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則強調,根據憲法第六十三條對立法職權的規範包含議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等,並沒有「選民服務」這個項目。以立法委員月薪十八萬元,再加上助理費四十萬元,上班時間在街頭拜票就是瀆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