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睡相牽涉到環境的溫度與安全度,牠們對溫度格外靈敏,第一種捲成圓圈的睡姿,顯示貓需要保溫,所以把頭與四肢都緊密圈成一團,甚至長尾巴也繞到頭頂,密不透風的形狀,可以防止體溫流失,且構築成一座保衛的堅固堡壘。
第二種睡姿:其實也正是貓的坐姿之一,謂之「箱座」,貓坐著睡,有點打禪的意味,這是貓最常表現的姿勢,靜坐、想事情、觀察四周、打盹瞌睡……都有這樣的姿勢,若是熟睡了,可能會將頭偏靠一邊。這樣以坐姿來睡覺,是一種暫時的行為,顯示貓警戒心十足,可能氣溫不夠暖,可能會有惱人的打擾,他必須準備著隨機行動。
第三種睡姿:側睡、四肢與尾巴鬆散。很累了,必要伸展身體,溫度大約在攝氏二十至二十六度之間,很愜意,沒干擾、信得過的環境。有時,貓會從側躺慢慢轉成捲縮一團,或四腳朝天,這端看牠放心或深眠的程度。
第四種睡姿:露出腹部四腳朝天形。這代表「天時地利人和」的滿意度,貓全然的放鬆,自在的把腹部露出,也就是溫度、環境、人,都讓他感到信任、安全。此時,若主人想摸撫他,絕對不可突然伸手,或有任何大動作,讓貓受到驚嚇,腹部等同生命最脆弱的部位,維護它是貓的本能。
在野生的自然環境中,動物是絕不會輕易露出腹部的;因此,若有一次受到驚嚇,貓對人失去了信心,創傷便很難恢復,而且可能造成神經質的緊張。所以,主人應該緩慢靠近,讓貓先辨識出熟悉的氣味,再輕輕撫摸。
人貓的互動有很多「眉角」,貓的心理與生理現象,雖然可以藉著閱讀書籍,獲得知識,但每一隻貓各有不同的性情與成長背景、生活習慣,主人除了知識、常識外,還必須深切的瞭解你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