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成一片」是禪林用語,指不分彼此地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亦即去除一切的計較、籌量,而將千差萬別的事物融通,無人我、彼此、主客等差別現象。在禪宗典籍中,常用來表示泯除二元對立的觀念,或融合眾多不同的現象、見解等之境界。
由於佛教主張泯絕人我、心境、苦樂等差別與對立,使之融通無礙,自然內外就能打成一片,「一一拈來更無異見」。其悟境之大用更是「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世間的各種情緒或遭遇,無論憂喜、順逆、榮辱都能等同視之,亦即了悟自心本性。此刻體得萬境皆是真如,萬境即是自己,自己即是萬境。而內證自悟的境界,唯自心可領會得,如《無門關》所述:「久久純熟,自然內外打成一片,如啞子得夢,只許自知。」
「打成一片」除了指泯除對立而融通無礙之外,亦指參禪要發恆長心,對於斷除煩惱、解脫生死輪迴之心,更要懇切。
見虛雲和尚說:「參禪最要生死心切和發長遠心,若生死心不切,則疑情不發,功夫做不上;若沒有長遠心,則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須知對於一切善惡法,不起思量、分別,念起則覺察,久而久之,自成一片,這才是坐禪的要領!
另外,也用於淨土之念念相續,見《廬山蓮宗寶鑑》提到大勢至菩薩如何以念佛證無生忍:「純於念佛上用功,念念無間打成一片。」所以蓮宗祖師一再強調「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唯有淨念相繫,念念之間綿綿不絕,打成一片,遠離昏沉掉舉,心專注一境的正定,才能盡除妄惑,了知諸法不生之無生忍。
其後,有用以表示將不同的部分融合為一體,如宋‧《朱子全書》卷二載:「只要常自提撕,分寸積累將去,久之自然接續,打成一片。」此處是指思想上融為一體的密切無間,也形容與他人相處感情融洽,不分彼此;或生活上、環境上能很快地適應,融入其中,如:「才開學不久,他就已和同學們打成一片了。」因此與禪宗「泯絕一切差別和對立,或是綿密不絕用功」的意義,情境上已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