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社會環境的改變,在一切講究「科技」與「效果」的風氣下,讓原本非常尊嚴、慎重的臨終大事,有時候一不小心,也會跟著變了質,這是本案例希望社會大眾注意的地方。
「我媽媽清醒的時候,曾交代一定要留一口氣回老家往生,所以必要的時候,請幫我媽媽打升壓劑,盡量讓她撐著回到老家再斷氣。」已經陷入臨終昏迷、血壓不穩定的阿雀姨,她的大兒子小董用認真的語氣,跟護士小姐說。
「可是,升壓藥物會讓病人很不舒服……。」
「反正就是要幫我媽打升壓劑就對了。」小董大聲地說。
「我知道您想要趁阿雀姨還有一口氣的時候,帶她回家臨終的心願。假如是這樣的話,周醫師會建議,家人可以學習,如何周全的照護臨終病人,然後先帶臨終病人回家,並轉介安寧居家團隊,在專業的陪伴下,走完最後一程。」
「我媽放在醫院大家比較放心,回家怎麼照顧?」小董更大聲的說完後,甩頭就走,依舊只留下外籍看護一人在旁照料。
隔天阿雀姨進入瀕死狀態,護理站緊急通知小董。但等小董抵達醫院時,阿雀姨已經斷氣了。
「有幫我媽打升壓劑嗎?」
「有。」護士小姐心裡頭想:只能撐一陣子而已,無法撐到你來帶她回家。原本連護理長都還擔心,小董會很有情緒,認為沒有完成媽媽的心願,而憤怒自責,甚至責怪安寧團隊,卻沒想到小董反而只平靜地說:
「好。」
隔天護士小姐問我:「為什麼有這麼多家屬,明明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卻還堅持要打升壓劑呢?」
「因為想要把病人的『生命跡象』,撐到回家為止。」(上)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