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講座—譬喻品】 〈譬喻品〉 生起的緣由 

永本 |2011.11.15
2659觀看次
字級

譬喻,略稱「譬」或「喻」。為使人易於理解教說的意義內容,而使用實例或寓言等加以說明,稱為「譬喻」。釋尊說法,巧用譬喻,大小乘經論多處舉示譬喻以說明教法的重點。如:

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般若經》舉出夢、幻、泡、影、露、電等六喻,說明人生的虛幻不實;又如「盲龜浮木」,譬如大海中有一隻盲龜,壽命無量,每百年探出水面一次,而海中有一浮木,中有一孔,盲龜若想遇值此浮木之孔,則甚為難得,譬喻人生於世間,能遇到佛陀聽聞佛法的機緣,極為稀有難得,彌足珍貴,所謂:「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而「譬喻」是法華教說的生命,一部七卷二十八品之中,可以說一半以上是「譬喻」。《法華經》中,佛陀因應眾生根機,施以各種不同教法的譬喻,其目的不外乎是為了引導眾生進入佛境。這些譬喻與顯示佛的法身不滅、遍於虛空的意義結合,成為七種譬喻,稱作「法華七喻」,即:火宅喻(譬喻品)、窮子喻(信解品)、藥草喻(藥草喻品)、化城喻(化城喻品)、衣珠喻(五百弟子授記品)、髻珠喻(安樂行品)、醫子喻(如來壽量品)。

在前〈方便品〉中,釋迦牟尼佛宣說「諸法實相、四佛知見、開三顯一」等重要的法門,從第三〈譬喻品〉至第九〈授學無學人記品〉,進一步釐清善巧方便的觀念。聽此法門的人當中,上根、上智的舍利弗,首先去除無明的烏雲,領解證悟,但中根、中智的四大聲聞(須菩提、迦旃延、摩訶迦葉、目犍連)尚迷夢不覺,未解除疑惑。

首先覺悟的舍利弗,看到這種情形,在佛陀的慈悲護佑下,為那些中根、中智的聲聞,請求釋尊說「前權後實」(先方便、後真實)的真理。於是,佛陀以巧妙宣說「三界火宅喻」,及羊、鹿、牛的「三車一車」喻,並廣說「於一佛乘,分別說三」之「開三顯一」的道理,此為〈譬喻品〉的生起。此品〈火宅喻〉,乃對治追求「天人果報」為究竟的人,去除他們的我慢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