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建國百年,令人緬懷辛亥革命犧牲的七十二烈士,由?間?夫指揮的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將於十九日在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演奏台灣旅奧作曲家施捷的史詩樂篇〈祈福〉,屆時向山遊客中心四周會有七十二面定音鼓,用近乎即興的方式輪流演出,象徵革命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熱血熱心,這樣壯觀的演出形式,二十日還會在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戶外園區演出,為建國百年的和平祈福。
施捷的作品常無節奏、無旋律,卻可以做出戲劇性表現,表達出對主觀世界的冥想,透過多層次的音樂色彩及樂器組合,表達個人心理細膩的變化,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位名字被納入《奧地利名人辭典》,及獲頒「維也納市文化金質勳章」的音樂家。
「我一開始聽到首場演出場地是日月潭時,第一個想法就是『水』,那再加上『火』,剛好象徵『洗滌』與『再生』。」施捷企圖把〈祈福〉與建築做跨界組合,因此與建築師丹姆斯基合作,將建築轉換為「樂器」,結合投影的火焰與自然的水景,表現出戰爭與再生,讓向山遊客中心建築物,發出自己的能量。
建築師丹姆斯基覺得這次的設計非常有趣,因為這是他第一次使用表演場地內固有的建築來呈現一個音樂作品,加上光影效果,以及以「雲」與「光」的概念來設計的舞台,除了能提供樂團遮蔽,也讓舞台上的光線像從雲間透下來般如夢似幻。
「因為最終的和平還沒實現,從台灣內部的和平、兩岸的和平,進階到世界的和平,是所有人心中最深的祈求。」施捷指出,其中最特別是,多個合唱團將同時以國語、閩南語、客家語、邵族、日本、英、法、德、義、西、荷等十二種語言,重複演唱「為和平歌唱」一詞,為民祈福。施捷表示,大部分的語言親友幾乎會說,唯獨邵族,是央請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專門研究台灣原住民音樂的教授朋友幫忙,透過台灣原住民委員會而得知發音,才可以完整呈現十二種不同唱詞。
「『祈福』是獻給百年來為中華民國犧牲奉獻、堅韌不拔的婦女們。」施捷指出,選擇以「婦女」作為核心主題的原因,是有感於中華民國百年來的歷史雖然經歷過不少苦難,而國家到今天仍然能繼續往下走,婦女的力量不容抹滅。像他母親輩,當時生活在戰亂年代,為國家犧牲了父親、兄弟、孩子或丈夫,卻仍堅守自己的崗位,持續文化的承傳,就像是波濤洶湧的海浪,底下呈現的卻是平靜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