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 廖瓊枝演活苦旦人生

郭士榛 |2011.11.14
5122觀看次
字級

「台灣第一苦旦」廖瓊枝,歌仔戲生涯滿一甲子,前三十年為生活,賺錢養家,只好依賴唱歌仔戲為生,直到一九七九年遇到搶救傳統藝術學者許常惠,才讓廖瓊枝意識到歌仔戲在她生命中的重要性,肩負起推廣及傳承歌仔戲的使命。

近二十年來,廖瓊枝至各縣市校園推廣歌仔戲藝術,自創歌仔戲教學教材系統,教學之餘也從事編導工作,堪稱台灣歌仔戲國寶級大師。

廖瓊枝說,一九七九年,許常惠辦民間活動,找到廖瓊枝「當他聽了我唱的哭調,說未曾聽過這麼有感情的。」在那之後,只要外國人對台灣歌仔戲有興趣,他就推薦去聽廖瓊枝的「哭調仔」。

許常惠一步步引介廖瓊枝投入薪傳工作,「他叫我去教一些老師,可我沒讀過書,真不知如何教,後來又硬把我推上講台,記得那時我一邊講,一邊緊張得嘴唇顫抖。」得到教育部頒發薪傳獎,廖瓊枝充滿感恩,開始有了使命感,開班教大學生學歌仔戲,提升歌仔戲演員及觀眾水平。至今,她無時不刻都在想「能為歌仔戲做些什麼?」

與外祖父母相依為命

一九三五年出生的廖瓊枝,纖瘦嬌小的身軀、溫婉謙沖的笑容,展現尊貴、優雅的風姿。

廖瓊枝表示,在七十六年的人生中,前四十年的歲月,只能用一個「苦」字形容,直到遇見許常惠之後的三十二年,她才算是苦盡甘來。提到過去,廖瓊枝不自覺淚眼盈眶說:「很多人都不相信,戲中的女主角怎會那麼倒霉,所有『衰』事,都和她有關。」然而廖瓊枝的一生,就像戲中的女主角一樣,真的是一齣「苦戲」。

廖瓊枝自幼一直以為父母雙亡,直到四歲喪母時,才無意間聽說,父親原是基隆旺族人家,只因「門不當戶不對」而拋棄他們母女,她從小與外祖父母相依為命,靠外公補鞋、補鼎度日,廖瓊枝十一歲生重病,為了救她,阿公花盡積蓄,最後還染病,卻因無錢治病往生,至今仍是廖瓊枝心中的痛。

阿公過世後,廖瓊枝和阿嬤生活頓失依靠、三餐不濟,飽受人情冷落。赤腳賣冰的她,為了獲得一雙「繡花鞋」,央求阿嬤讓她在進音社學戲,卻因腳燙傷難以上場,夢想破滅;而疼愛她的阿嬤,也在不久後撒手人寰。

童伶生活 錘鍊苦旦實力

十四歲的廖瓊枝孤苦無依,只能寄身在賣藥團,生性善良的她,卻被賣藥團的人誘騙,以認「養母」的說辭,將她賣入妓女戶,幾天後,警察臨檢提到「妓女戶」這幾個字,年幼無知的廖瓊枝深覺不對勁,趕緊逃離。誰知當時賣身錢,被好友用盡,需她來償還。十四歲的她只好「綁給戲班」學戲,三年四個月綁了五百五十元,統統被拿走。就這樣,她進入「金山樂社」學戲,走入歌仔戲這一行。

在「金山樂社」童伶的生活,不但得嚴峻練功,還要做雜役工作,任人打罵,廖瓊枝說:「她早已練就將眼淚往肚裡吞的本領」。為了生存,她認真學藝,在海派京劇演員喬財寶、「狗仔桑」與「阿龜仔仙」等師傅教導下,奠定了紮實的藝術工底;日後又陸續搭內、外台戲班,逐漸在舞台上錘鍊出實力。

廖瓊枝後來加入「龍宵鳳劇團」,在團長陳秀鳳的調教下,廖瓊枝學會運用「哭調」,配合眼神傳遞情緒,設計作表塑造人物,使她能拿捏「苦旦」的表演藝術。後來內台歌仔戲沒落,「廣播歌仔戲」崛起,廖瓊枝先後加入「汪思明廣播劇團」與「金龍歌仔戲團」,有聲無影的「聲音」劇場,提高她的演唱功力;甚至當歌仔戲進駐電視台時,她也被邀請參與第一齣「電視歌仔戲」《雷峰塔》的演出,其後又以「廖憶如」的藝名,在中視演出近四年。

為了維持家計,廖瓊枝還兼差演外台戲,獨力撫養四個兒女。提起兩次遇人不淑的婚姻,是她心裡永遠的痛,這些情感的波折與人生的無奈,都投射在她所演的戲中,因為那是宣洩鬱積的唯一窗口,也是她拭去淚水轉化情緒後,再度迎接人生各種試煉與考驗的重要通路。

就因為廣播與外台歌仔戲的亮麗成績,廖瓊枝遂被南部「牡丹桂劇團」網羅到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等地巡迴公演,讓她名利雙收,廖瓊枝指出,當時曾因孩子得白喉症,沒錢看醫生而四處求人,幸好大女兒國中畢業,在餐廳唱歌,改善生活。

擁有不少海外戲迷的廖瓊枝,四十來歲時受「東亞歌劇團」邀請,前往菲律賓演出半年,返國後,大女兒不捨母親辛勞,要求廖瓊枝休息。廖瓊枝休息五年後,因為許常惠邀請,讓她抱持對歌仔戲感恩的心情,再出江湖,開創後三十年負使命的歌仔人生。

廖瓊枝小檔案

廖瓊枝從藝六十載,見證台灣歌仔戲從繁華到衰落,繼而再興的發展歷程,堪為台灣歌仔戲代表人物。

由於唱腔、身段優美演技精湛,廖瓊枝被譽為「台灣第一苦旦」,尤其以演唱哭調,迴腸盪氣如泣如訴,而那動人的聲音背後,是自生命內蘊的厚度,她對苦旦的詮釋能夠如此淋漓盡致扣人心弦,反映她悲愴的人生。

唱了一輩子哭調,生命中也不知哭乾多少眼淚的廖瓊枝,將晚年歲月全部投注於歌仔戲薪傳工作上,視教學為終身使命,三十年如一日,培育了數不清的學生,是台灣當代歌仔戲發展最重要的推手之一。

她於六十三歲那年獲得教育部民族藝術最高榮銜「民族藝師」及「國家文藝獎」雙重榮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