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獸醫
腫瘤或腫塊的發生,在臨床上屢見不鮮。飼主最常問的就是:「這是什麼東西?」「這是良性還是惡性?」但是到底該怎麼做?該切還是不用切?這些問題永遠是主人最大的疑惑!
其實發現任何疑似腫瘤,或者異常的腫塊,都應請臨床醫師先做檢查。除了觸診腫塊大小、質密度、深度、波及範圍外,也應該了解腫塊出現的時間有多久,是否還有其他的症狀同時出現等等;基礎的驗血和X光檢查,也應該視情況納入考慮。畢竟,如果是惡性瀰漫的腫瘤,恐怕就不能以「局部病灶」簡單來看待,而是全身性的問題。
接著,透由細針採樣,用顯微鏡做初步的判斷,是每一個臨床醫師或者每一位飼主都應該要了解的步驟。細胞學的鑑定,常可初步判定腫塊細胞的型態和生長情況(但通常無法準確知道是什麼腫瘤或細胞 )。
當然,最終的處置不外乎:取部分的檢體(生檢)或將腫塊全部移除,後送病理中心做最後的診斷。臨床醫師負責第一線的判斷和處理,而病理醫師則以臨床醫師的採樣做組織學的判讀。
同樣是黃金獵犬,用觸診方式去摸感覺都是皮下的團塊,但是最後真正的結果卻有天壤之別,我想這就是病理診斷在臨床治療上的最大價值。一隻叫做Nomen的切下來僅是一般性的纖維瘤;但是另一隻叫做Qbi的,經過病理鑑定卻是神經纖維瘤。前者經過切除,預後很好,即使再復發對身體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後者卻是惡性腫瘤,很難完全切除乾淨,而且轉移和復發的機會非常高,嚴重者甚至要有截肢的預期準備,學理上也沒有化療的藥物可以使用。
我想對飼主而言:是什麼樣的腫瘤?良性還是惡性?能不能治療?會不會再復發或轉移?都是醫生必須要給的交代!今後對於任何的腫塊,大家應該都要有這樣的認知,早期發現早期處理,對於最終的結果都應該要勇敢面對!
(轉載自小獸醫部落格,更多診療經驗分享請參閱:http://tw.myblog.yahoo.com/poai-p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