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獸醫
小獸醫
台灣是屬於亞熱帶海島型的氣候,每年夏季是毒蛇出沒最頻繁的時節。加上現在大多數的飼主,喜歡帶寵物出門踏青玩耍,一些大自然當中可能隱藏的危機,其實需要多加留心。
Money是一隻米克斯犬,主人在星期天帶牠去木柵的山區踏青,可能由於毒蛇有保護色難以察覺,再加上狗狗的侵犯,結果Money的左後腳被咬傷。
狗狗轉到我們醫院,已經是被咬傷後四十小時,由於先前已在別的地方住院觀察,同時確認毒蛇種類為「龜殼花」,我們僅就狗兒當時嚴重的腫脹和淤血給予投藥治療,三天之後,病況明顯改善;一週之後,傷口和患部幾已恢復正常。
小獸醫的叮嚀:
毒蛇的毒性大略可分為:神經型、出血型和混合型三大類。神經型的毒蛇,主要是眼鏡蛇與雨傘節兩種。
此種毒素會作用於運動神經與肌肉接合處,而迅速導致呼吸麻痺,臨床上會有瞳孔散大、嗜睡、運動神經失調、眼瞼下垂、顎咽麻痺和流涎等現象,最終造成呼吸困難而休克死亡。
出血型的毒蛇有:青竹絲、龜殼花和百步蛇。毒素將造成咬傷處腫脹、淤血、疼痛;嚴重時可導致血凝不全、全身性出血等症狀。
混合型的毒蛇,主要是:鎖鍊蛇和某些帶毒的海蛇。這類型的毒素較為複雜,包含以上兩類型的症狀。
被毒蛇咬傷,當務之急就是確認毒蛇種類!
而施打毒蛇血清,最好能掌握最初的黃金四小時;延遲八至十小時,效果尚可。如果已經超過十八小時,施打與否已無明顯差異。
被咬傷的寵物,應該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送醫處理。穩定血壓、體溫、呼吸、心跳等生命跡象最為重要,再來評估毒液所造成的器官損傷給予治療,尤其是腎臟功能的監控,最後才針對腫脹和外傷來處理,以避免感染擴大和組織壞死的可能性。
Money來醫院時,其實已經錯過最佳注射血清的時間,所幸牠各方面的生理機能堪稱穩定,沒有注射血清能夠平安活下來,算是運氣很好,當時毒液的注入量可能比較少。
夏天即將來到,小獸醫提醒各位主人,帶寵物出遊時,要多多小心注意,慎防蛇吻。
(轉載自小獸醫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poai-p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