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您要不要摸摸狗狗?」「牠很乖的,您不用擔心。」
這是每個周末固定會在機構聽到的對話,活動中也常聽到阿公阿嬤們被逗得樂開懷,有如遊樂園一般,處處傳來笑聲,這也是義工們最想聽到的聲音。阿公阿嬤們已習慣期待一周一次的狗醫生到訪,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些狗醫生及義工就像家人一樣準時,風雨無阻地前往看望。
從一九九九年起,台灣狗醫生以公益服務的方式,在台灣各大醫療照護機構、特教學校,透過訓練有素的狗狗,來達到復健、陪伴或輔助治療的目的,每位義工大約要花一年的時間,帶著自己家的狗去協會和狗一起受訓,然後通過嚴格的認證標準,並且完成數次的實習服務,「狗醫生」才能夠正式披掛上陣,被分派到各個需要有需要的機構團體,做定期的拜訪活動。
此外,身心障礙特教班的老師也會透過以狗醫生為媒介,來協助達到課程目標。義工爸媽更常常協助張羅製作小道具,有時把報紙捏成球塗上顏色、或是狗狗身上掛魔鬼氈黏東西、綁字卡,為的是讓小朋友練習分辨顏色、從而培養生活能力。
這些道具看起來很簡陋,與狗醫生的投入服務配合起來,卻很有效,例如可以吸引小朋友大聲說出什麼是圓形;或是讓長輩主動用上肢的力氣,鬆開狗醫生治療衣上的鞋帶,讓他們樂意動手練習,不再找任何理由懶惰、推託。而腦傷對象也會知道,一旦狗醫生穿起這種治療衣,就意味著大家要上課了,所以要快坐好,從而懂得分辨什麼是秩序。
然而,像治療衣這類能進行各種活動變化的專業道具,因為製作成本過高、需求數量又龐大,在經費短缺的情況下,「將就」著便用了好多年,難以更新。最近台灣狗醫生參加了一項公益慈善基金會活動,經公眾投票入選的團體,將得到基金會補助。
歡迎大家從臉書(Facebook)進入「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狗醫生提案網頁http://www.poweroflove.com.tw/agent_info.aspx?projectid=441
投下支持狗醫生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