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貧苦 更需要規畫

李祖翔 |2011.11.05
1050觀看次
字級


家境不富裕、失業又屆齡退休的人也需要規畫退休後生活嗎?五十八歲家住土城的楊愛民認為:「應該要規畫!」

楊愛民過去在職場中先在電子工廠與客運公司服務十二年,後在托兒所擔任老師二十八年,由於老闆只為老師保最低額保險,薪水給的也不多,在少子化衝擊下她成了第一波解聘員工,楊愛民連能享福的存款都沒有!原本家境並不容許她提早退休,但工作遲遲沒著落,兒女也勸她不要再那麼辛苦賺錢,她才開始思考往後該怎麼辦?

被迫退休後半年,楊愛民對找工作死心,她自我安慰說要把工作機會留給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但她「一直快樂不起來」,也不想見任何人,感覺身體變差,看診後醫生建議她看身心科,她以為這等於宣判她得神經病,遲遲不肯就醫,好在遇到還不錯的醫生,告訴她「妳的問題就是太有責任感,自我要求過高,應該走出去,多參加活動,不要有壓力的玩!」這段日子讓她憂鬱,甚至怕走路、怕跌倒、不想走出門,最後是不想人生從此慘淡,才鼓起勇氣,上網去找可以參加的活動。

「從小經濟差,父親威權式管教又讓我害怕,很難快樂得起來;因為沒有錢得到好的醫療,父親在我十七歲那年過世,為了照顧年幼弟妹,我夜間部休學;二十八歲結婚,四十歲才有好的收入,五十六歲失業,子女都要繳學貸……現在要花錢去學新東西,感覺很困難。」不過楊愛民還是找到民間團體承辦、收費低廉的才藝課程,從烹飪、插花到學陶笛、小提琴,不只圓兒時夢,更因為五十八歲在班上是最年輕的,而得到許多人寵愛!小提琴起初由學校租借,一學期清潔費只收五百元,不用學費,後來她學有心得,乾脆自己買了一把小提琴,該音樂班有個團名,叫「千歲弦樂團」。

在學習過程中,她感受到老師、義工熱心的帶領,覺得年輕人可以為長輩服務,於是反思自己能夠再做些什麼?她想利用自己的幼保專長,到育幼院或教養院服務,然而只有志願服務和才藝課程,似乎不夠充實退休後生活,有天看到退休研習營的宣傳說:「怡然自得新生活,退休達人就是我。」忽然轉念,退休後是人生另一個開始嗎?上課後,她從害怕與陌生人交談,到帶隊的小隊輔主動寫卡片安慰、鼓勵,瞬間備感溫馨,她說:「人生好像真的不會是黑白的了!」 

縱使經濟環境不佳,楊愛民記住一句話:「想要的太多,需要的不多。」像自己這樣環境清苦的人,退休了仍然要省吃儉用,但知足少欲、吃飽就好,生活簡樸、不煩惱,還是可以和一般人一樣,好好「玩人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