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紐西蘭官方日前共同對外宣布進行經濟合作協議(ECA)的可行性研究,這是繼新加坡之後,第二個與台灣展開經濟合作協議的國家,也是台灣與日本簽署投資保障合作協議之後,第三項重大經貿成果。行政院長吳敦義日前特別指示各部會全力配合,促使雙方早日進行洽簽。
紐西蘭的產業以農牧為主,台灣每年從紐西蘭進口大量奇異果、蘋果與牛奶、乳酪等各類乳製品。目前奇異果的關稅約百分之二十,乳製品的關稅介於百分之五至十五不等,將來台紐簽定ECA,這些農產品關稅可能降為零,對消費者而言是一大利多,可以買到更便宜的水果與乳製品;另方面,對台灣的農牧業也會產生一定的衝擊。
農業問題向來是各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時最敏感的項目。韓美FTA日前經美國國會通過,近期內可望生效。韓國與美國洽簽FTA,前後五年,過程坎坷。針對開放美國牛肉問題,來自民間強烈的抗爭一度使得韓國總統李明博聲望跌落谷底,這回兩國展現極大誠意,排除萬難,韓美FTA總算達陣。
十年前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就曾遭遇國內農業部門激烈抗爭。這回針對台紐ECA,吳揆特別指示相關部門做好萬全的準備。退一步檢討,如果我們自己沒有做好對外開放市場的準備,如何與其他國家洽簽FTA或ECA?
這十年來,我們農業部門的競爭力提升了多少?台灣水果聞名國際,但為何每年定期發生香蕉、柳丁、芭樂、木瓜產量過盛而讓果農血本無歸的慘事?最近連高價的紅柿也因產量過剩而價格慘跌,如此情勢不必等外國水果大舉進軍國內,我們的果農早已被自己人打敗。
紐西蘭以盛產奇異果聞名,大約占全球百分之二十的市場。奇異果之於紐西蘭,有如香蕉與芒果之於台灣。紐西蘭能成功把奇異果打進國際市場,為何台灣不能?紐西蘭結合二千七百多家奇異果農成立全國性生產合作社,由果農擔任股東,從生產、行銷到出口均一手包辦,避免發生中間商層層剝削。反觀台灣,從南部產地到台北的超市,其間至少經過七道以上的關卡。如此落後的產銷制度如不改革,台灣以小農為主的體系如何把香蕉、芒果行銷全世界?
每年水果產量過剩時,內閣首長們常鼓勵國人多吃多買。除此之外,難道政府拿不出更好的辦法?我們積極與紐西蘭洽簽ECA之際,也該多多學習紐國成功把奇異果行銷全球的經驗,水果是台灣農業的強項,除了香蕉、芒果之外,台灣的黑珍珠蓮霧、玉荷苞荔枝等果中極品,如何進一步行銷全球,有待農政單位與果農們共同努力。台灣的香蕉、芒果並不比奇異果差,政府部門更應全力輔導台灣農民將這些水果行銷國際,這些事其實早就該做了,且有其他國家的經驗可供借鏡。我們當然會問,紐西蘭能,為何台灣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