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營養午餐安全疑慮再起!行政院消保會九月抽查全台六縣市營養午餐發現,約一成豬肉被驗出禁藥「氯黴素」,三成蔬菜驗出農藥殘留。
這些食材計供應兩百三十三所學校、十一萬份以上營養午餐,可能已被學童吃下肚。
消保會針對全台十八所學校營養午餐食材或團膳供應商,隨機抽樣肉品及蔬果等食材五十七件,進行動物用藥及農藥殘留檢驗,結果發現有四件肉製加工品驗出依法不得檢出的氯黴素、恩氟沙星或氟甲磺氯黴素;六件蔬菜驗出農藥殘留,不合格率達百分之十七點五。
消保會並公布八家不合格廠商,包括供應學校與份數最多的宏遠食品,計供應台北市兩所、新北市五十七所,每日供應三萬五千到三萬八千萬份。中原食品供應台北市四十三所,每日供應三萬五千份。
在不合格的食材中,有一件里肌肉、一件雞排、兩件貢丸含有禁藥氯黴素,令人震驚。
由於氯黴素早從民國九十一年起已禁用,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氯黴素會引發骨髓再生不良性貧血以及白血病,特別是特殊體質的人,更容易引發。
本次驗出殘留過量的農藥還有亞滅培、大滅松、貝芬替等十二種。其中有些農藥不應使用在蔬菜上,如大滅松為柑橘用藥,而非蔬菜用藥。
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指出,蔬菜用農藥多為神經毒,長期食用會引發神經反應錯誤、身體機能受損。至於貝芬替是殺菌劑,備美國環保署列為致癌物,會讓睪丸萎縮、肝功能異常、引發貧血等。
此外,不合格中食材中還有一件貢丸及一件小白菜為CAS標章產品,農委會已展開調查,除派員查核追溯不合格產品外,福州公司也已主動聯繫要撤銷該產品的CAS標章。
小白菜部分,已追溯至產地並加強檢驗,若仍不符合規定,將撤銷該產品的CAS標章。
農委會表示,將持續加強生產端管制及農民安全用藥教育,並規畫提高風險地區農產品抽驗工作,依據風險原則規畫抽驗項目。
消保會將於十七日召開委員會,要求農委會、衛生署及教育部與會,提出具體改善方案。
小檔案 氯黴素
是一種抑菌類抗生素,副作用會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導致致命的再生障礙貧血症,更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心臟衰竭,大多數國家已禁用於食用動物,台灣於民國九十一年已禁用。
對發育中的孩子影響更大,長期使用,會使得造血系統不完整,引發骨髓再生不良性貧血及白血病。由免疫系統的細胞分為B細胞和T細胞,B細胞為骨髓細胞,T細胞雖為胸腺細胞,但也是從骨髓長出來的,一旦骨髓受到傷害,不止引發疾病,也會傷及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