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一名小女嬰在歡聲雷動中誕生,該國相信她是全球第七十億人口。但許多國家都將各自選出象徵第七十億人口的新生兒,舉行慶祝活動,標記全球人口爆炸邁入新階段。
目前全球生育率是每千人一九點一五人,每秒鐘有四點四個寶寶出生。估計十四年後,世界人口將成長到八十億,二○五○年達九十三億,二一○○年破百億。少子化並非世界普遍現象,人口成長最多的地區在開發相對較低國家。
因此,對第七十億個寶寶的誕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並不感到興奮,表示在這個貧富兩極的矛盾世界,第七十億人若出生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人生的艱苦戰才剛開始。
全球各地人口的食物攝取量有過與不及,潘基文說:「這個世界糧食很多,但仍然有十億人每天餓著肚子上床。」原因是全世界生產的糧食有一半浪費掉,不是在田裡爛掉,就是在市場和冰箱裡腐壞。
不過,對糧食的「充足」不能太樂觀。預估全球糧食生產必須在二○三○年前增加五成,才能餵飽更多人。生產一公斤的肉必須消耗七公斤穀物,肉製品需求增加,將使現有農地的產量日益不足;解決方案是增加耕地面積,但工業化和都會化又侵蝕了現有農地。
為了居住,為了糧食,全球森林大量被破壞。斯里蘭卡全國森林覆蓋率,從一九三○年代的百分之四十一下降到現在的百分之二十,連野生大象都無處棲息,時常出沒公路,交通事故頻傳,每年都有居民和大象因此喪生。
亞馬遜、剛果、婆羅洲是全球三大森林區,但大規模砍伐轉為農地,森林覆蓋率愈來愈低,既破壞生態環境,又影響空氣與水資源的含養。
全球可分配淡水不多,目前十億人缺乏清潔飲水,二十億人生活在設施不足的環境,引發的水源性疾病每年導致五百萬人死亡。十四年後,世界人口增至八十億,糧食與水都將更為匱乏。除了糧食分配不均,人口增減兩極化的不均,更是結構性難題。
在貧富不同國家,七十億人口帶來的「人口紅利」也不一樣。人口學家憂心人口爆炸,同時掛慮老化。落後國家人口增長;已開發國家則是少子化,到二○三○年,六十五歲以上銀髮族將超過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少子化使勞動力短缺,生產力下降,當前已被認為是全球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未來,勞動力短缺將成普遍現象。而老齡化社會,醫療、社會照護成本增加,更可能引發世代衝突,中老年人占著工作機會,憤怒的年輕人感覺毫無機會,還必須負擔上一代的退休成本。
印度今年四月突破十二億人口,高出生率使一半人口在二十五歲以下,未來二十年都會是非常年輕的國家。雖然有龐大的「人口紅利」,即龐大的年輕勞動人口規模,卻未必能轉換為推動印度經濟繁榮的動力。
潘基文憂心第七十億人出生在貧窮家庭,但出生在窮國會更艱苦,因為社會階層向上流動的機會更小。印度可就業人口只有六成在工作,且絕大多數職業是低層次、低薪酬的。
印度是「金磚四國」之一,尚且如此,其他未開發國家更堪虞。在迎接全球第七十億人口的歡聲中,無論貧富、人口多寡,各國各有其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