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杜莎異想世界想做和別人不一樣的事

陳珮潔 |2011.10.15
2519觀看次
字級

 「Me too is not my style.」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先生曾說,他很不喜歡走和別人一樣的路!事實上,不僅是科技大老可以這麼說,就算是平凡的老百姓,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不一樣的人生!

桃園縣立永豐高中歷史老師黃偉雯,常被誤認為是教跳舞或是教美術的歷史老師。原因是她經常穿著印度紗麗或三件式一套的旁遮普華服,頭上包著頭巾髮飾,手上身上掛滿叮叮噹噹的印度風首飾,手背上還勾繪著美麗的漢娜彩繪,腳上則是印度包鞋或美麗的夾腳拖,從背後看,活脫脫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印度姑娘。

就讀淡江大學歷史系時,黃偉雯曾跟隨研究砂勞越當地華人歷史的老師,前往位於婆羅洲的東馬旅遊,對馬來西亞的伊斯蘭文化留下深刻印象,所以當她考進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也以華教主題進行研究,再度回到東馬華校進行研究,在當地留台同學會成員心中,留下熱情有活力的身影。

體型圓潤能接受

數年後,砂勞越古晉附近西連中學校長出缺,三十三歲的黃偉雯抱著當義工的心態,放下台灣的教職,以約只有台灣一半不到的薪水,應聘前往擔任華文獨立中學校長,成為馬國教育史上最年輕的外籍校長。

「其實在喜歡上伊斯蘭文化的同時,我也迷上了印度文化,還好這兩種文化有相近之處,所以我就一併愛上了。」個子高、開朗活潑的黃偉雯,二○○○年和朋友到土耳其、希臘旅行,第一眼就迷上土耳其的一切。

當時,因黃偉雯燙了一個爆炸頭,捲曲的亂髮超像希臘神話中的蛇髮女妖瑪杜莎,所以當地導遊便以此稱呼她,團員也跟著這麼叫她,最後連她自己也認同了這個綽號,甚至二○○五年成立部落格時,也以「瑪杜莎」、「小瑪公主」分別成立兩個部落格,一個談旅遊和文化,一個談寶萊塢的電影。

二○○三年台灣爆發SARS病毒,瑪杜莎趁著旅行團費便宜,和朋友到印度去玩,結果認識了許多印度朋友,影響她非常多,也讓她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印度文化。

瑪杜莎開玩笑說,之所以會喜歡上印度文化,主要是因為印度人對「美」的定義更具包容力,也更能接受體形圓潤的女性,當時,瑪杜莎外形看起來正好顯略福態,在台灣,這樣的身材幾乎很難得到異性的肯定和讚美,但印度男人卻完全不吝於讚美這樣的女生,讓瑪杜莎開心得不得了,自然對印度文化的好感加分不少。

結交印度朋友、迷上印度文化的瑪杜莎,瑪杜莎為這段緣分投注不少心力,可惜這段遠距戀愛受到雙方家長反對,在重重阻礙下,最後兩人終因時空限制而漸行漸遠。

人氣聚集哈「印」族

雖然這段感情走來不順利,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瑪杜莎發現自己為了和外國友人有共同的話題,不但外語能力大大提升,甚至還跑去學了一陣子北印度語,到後來,在國外看印度電影時,邊看著英文字幕邊聽著印度語,她很容易就能進入劇情。

此外,為了解印度人的家庭觀、價值觀、感情觀和金錢觀,瑪杜莎到處找尋和印度、伊斯蘭有關的衣服、頭巾、飾品、鞋子、歷史、文物,還無師自通,看著書本就學會印度的漢娜身體彩繪。

「那時台灣幾乎沒有進口印度電影,為了找尋寶萊塢電影,我去印度時看寶萊塢電影,去到美國玩也看,還四處找DVD,去馬來西亞也看,去新加坡也看,前前後後看了一百五十多部電影,還寫部落格分享觀後感,意外成了寶萊塢電影達人。」

幾乎不用適應的,瑪杜莎從一開始就酷愛印度食物。成立部落格後,立刻引來一群對印度文化感興趣的男女網友。第一次在印度餐廳辦網聚,就來了七個同好。大家開心的穿著Bling Bling的印度紗麗,掛滿叮叮噹噹的首飾,吃著印度食物,談著印度的話題,隨著參加人數愈來愈多,瑪杜莎深信:台灣喜歡印度文化的朋友一定不在少數。

「不過,她們大多數人不像我那麼大鳴大放,什麼都敢穿著招搖過市。她們頂多圍條圍巾、掛一條項鍊或點綴性的背心、夾腳拖……意思一下,無論如何,大家每次都玩得很開心。」瑪杜莎坦言,為了瘋印度文化,多年來當老師所賺到的錢,幾乎轉手就奉獻給別人了,換成惹眼亮麗的印度紗麗、包頭巾、埃及紙莎草、包包、印度線香、夾腳拖……

在瑪杜莎的號召下,這群印度文化愛好者,不但經常聚集在印度餐廳聊天歡聚,甚至一起相約穿著紗麗全台走透透,去騎單車、吃印度菜、輪流到各自家裡玩、去相熟的印度服飾店當模特兒,甚至還曾穿著印度服飾到世界各國旅遊。前年瑪杜莎在東馬華校當校長,也曾接待過台灣網友組團造訪,並相約到吉隆坡體驗伊斯蘭文化和印度文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