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經典名句】 謹於言而慎於行

文心工作室 |2011.10.14
24363觀看次
字級

名句誕生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詩》云:『慎爾出話,敬爾威儀。」《大雅》曰:『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禮記.緇衣》

讀懂名句

孔子說:「君子以言語教導人民,用行為約束人民,因此說話必定考慮到後果,而行動必定計議缺失,那麼人民也會謹言慎行。《詩經》說:『小心你說出的話,敬慎你的儀態。』《大雅》說:『美好的文王啊!他的舉止多麼恭敬光明!』」

名句故事

「謹於言而慎於行」,是《禮記》對孔子教育方針的整理。孔子在教導學生時經常提「謹言慎行」的重要,其中又以孔子和學生子張的對話最能彰顯這個理念。

子張問孔子要怎樣才能求得祿位,孔子說:「多聽人家的說話,把覺得可疑的放在一旁,其餘部分要講述時也得很謹慎,這樣講錯而招怨的事就少了;多看人家的行事,把覺得不妥當的地方去掉,其餘部分要去做時也得很謹慎,這樣做錯而悔恨的事就少了。說話少錯誤,做事少悔恨,言行能夠這樣平正篤實,那你要求的祿位就在這裡面了。」

又一次,子張與孔子在陳、蔡兩國之間遭到困厄。子張就問孔子,做人要怎樣才能處處行得通。孔子說:「一個人說話忠誠信實,做人篤實恭敬,就是到蠻陌的異邦也行得通 ;相反,就算是在自己的本鄉本土,也未必能夠行得通吧!」子張當下就把這些話寫在自己的大束帶子上。

子張兩次對孔子提出的問題,一個是關於求祿位的,也就是當官;一個是處事的,也就是做人,而孔子都用「謹言慎行」的概念回答他,可見孔子認為無論是當官或做人,「謹言慎行」都是最基本應該遵守的功夫。

新說名句

阮籍是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父親阮瑀曾擔任曹魏的丞相,是建安七子之一。

阮籍原本處於一個流行品評人物、崇尚清談的社會,然司馬懿纂奪曹魏政權之後,為避免政治災禍,他十分謹言慎行,完全做到「口不臧否人物」。即便他常常酩酊大醉,平時也不拘禮節,但是想要設局陷害他的鍾會,幾次去探測他對政治時局的看法,都因他的酣醉不語而未能得逞。

因此,連晉文王都常對人說:「阮籍的為人,至為謹慎。每次說話,都讓人難以測度。而且,他從來不曾批評過人家的長短。」

阮籍終因謹言慎行,而換得一生平安。(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