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說「修行要帶三分病」,從病苦中體會無常,方能激發道心,精進修學。若是常處安逸容易懶散,渾渾噩噩過了,不會有成就的。
過去以為自己年輕,對身體上的變化較不以為意,天氣是冷
是熱隨它去,食物不管軟硬都能吃。但最近在咀嚼食物時,卻發現牙齒明顯鬆弛,幾次之後只好自我安慰是火氣大,造成牙齦腫脹。但心裡不免思及韓愈在〈祭十二郎〉中說:「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每深深感受一次身體的不適,就會為流逝的歲月捏把冷汗,當勤精進,否則老將隨之而來了。
從無常迅速中,發起精進心往前走,接下來要看清路的方向,才不會徒勞無功。因此,八正道在精進之前,加了一個「正」字,意味要有正確的方法去努力。
成語「南轅北轍」的由來,有個耐人尋味的典故:春秋戰國時期,有個魏國人要到楚國去,楚國在魏國南方,他卻往北方去。半途遇到一位朋友,就問他:你要到楚國去應該是往南方走,怎麼往北走呢?
他卻哈哈大說:「不要緊,我的馬跑很快、盤纏也帶得夠多,車夫技術更是一流,肯定到得了。」他的朋友卻搖搖頭說:「即使條件再優越,一旦方向錯了,只會離目標愈來愈遠,不會有到達的一天。」
佛陀在南傳《相應部》中也舉過一個比喻:如果要讓火焰更旺,卻往火中加濕草、濕柴,火焰只會減弱的;而如果要將火熄滅,卻不斷地加進乾草、乾柴,那只會讓火勢更大。
如何正精進呢?佛陀說有四種方法,又稱「四正勤」:第一、已生惡令斷滅;第二、未生惡令不生;第三、未生善令生起;第四、已生善令增長。修行好比耕耘心田,惡念如雜草,若放任它在心中滋長,就很容易做惡,因此,一旦發覺了,就要趕緊將雜草拔除。至於沒有長出雜草的田地,就要勤犁地,播下善種子,待長出善苗後,還要勤施肥、澆水給予愛護,讓善根茁壯。
自己就是心田裡的農夫,唯有勤勞精進,才有稻穀成熟時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