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報昨天以「十二國教開跑,問號一大堆……」為題,報導今年的國一新生是十二年國教首批學生,但目前沒有明確入學方案,什麼都在「研議中」,讓家長與學生無所適從,許多家長大表不滿,也質疑特色學校是等於成績優異或要能力分班;教育界也憂心沒有專屬財源,可能變相排擠補助地方國教預算,造成國教大災難。
入學方案討論已多,我想談談經費問題。雖然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行政院保證十二年國教財源沒問題,但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日前審理明年度教育部預算時,有立委認為,預算報告書中看不到十二年國教的詳細財務規畫,而且財源、法源都沒依據,將修正相關法令。
依預算報告書,雖已編列十二年國教第一年經費,但未來經費在哪?特別是上路後,高中職、五專前三年免學費,私校還增補助款,政府的確應趕緊找到專屬財源。
國家各項施政經費是靠稅金,十二年國教也如此,但問題是,目前國家稅收在大幅減稅下已入不敷出,而不斷舉債,且為了解決少子化與高齡化等問題,政府每年還必須新編大量預算支應,除非能在短時間內創造財源,否則就必須打破過往的預算分配方式,以社會未來所需統籌重新分配。
例如,因兩岸緊張關係,台灣的軍事國防經費,每年都超過總預算百分之二十,反觀日本,二戰後國防軍費嚴格被限定為總預算的百分之一,使得稅收可大量用於公共建設等方面,讓日本快速復甦,若是兩岸在和平協商能有大幅進展,軍事預算能大幅減編,省下來的錢可挹注需要經費的部會。
再以「蚊子館」為例,去年台師大與北藝大教授姚瑞中率領團隊走訪全台後,寫了《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直指全台百餘處蓋了後根本沒使用的蚊子館,令人怵目驚心,今年姚教授還推出續集,指出全台一百多座閒置公共建築,是造價更高、浪費更大的蚊子館。
我舉這兩個例子,是希望政府應更審慎編列與執行預算,目前國防經費是不能減,那蚊子館總可以不蓋吧!
總之,十二年國教不能再以舉債為子孫增加債務,或排擠其他教育經費彌補,須通盤考量總預算分配方式,並找出藏於其中的浪費,使分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否則,還不如收學費。
神無月(台北市/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