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避稅 賦稅漏洞 濂大貧富差距 帶動高房價 造成民怨 政府應從制度防堵 盡速修法改革
媒體日前披露,某集團董事長贈與價值兩億五千萬元的帝寶豪宅給女兒,節稅至少兩千萬元,因為比起贈與現金給女兒,以公告地價和房價計算的總值,只有四千五百七十五萬元。
媒體報導還說,贈與房產避稅,早就是有錢人間的公開祕密,今年前七個月贈與房產件數,就高達兩萬三千三百多件。
以公告價格計算從市價購買的房地產稅金,非常不合理,有圖利資本利得者之嫌,是法治社會的巨大稅制漏洞,沒想到富人除了靠買賣房產節稅,就連贈與房產都可「合法」節稅,將藏匿於稅制漏洞的財富,順利轉移給下一代。
政府已大降遺產稅,富裕階層卻依然以各種手法逃漏稅或避稅,政府卻消極不作為,於默許階級不平等繼續擴大與蔓延,甚至帶動高房價,即使有奢侈稅,富人還是可透過贈與豪宅給下一代節稅,窮人卻連租個遮風避雨的房子都困難,天差地遠的景況,不但民眾對高房價的埋怨、仇富心態日益濃厚,首投族也擔心買不起房子、還不起學貸及對薪資水準沒信心,即使政府說台灣的貧富差距是亞洲國家中最小,民眾也很難接受。
今天世界最重要的問題是富人貪婪,只想拿卻不想給,甚至只想著多拿,少拿一點就哇哇叫。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人性,富人的本位主義想的就是如何多賺錢,但政府應該從制度防堵富人「合法」偷竊國家或人民資源,防堵富人轉移財產所造成的貧富不均擴大,不能反而來大開方便之門,變相鼓勵富人節稅、擴大貧富差距,否則誰會信服政府的話?
輕放富人卻嚴格對待平民的稅賦政策,已讓國民不滿了,想讓民眾相信政府是致力推動縮小貧富差距、照顧窮人,不能僅是擴大社福支出、修改勞動條件,還要嚴格防堵富人鑽法律漏洞逃漏或節避稅,以房產贈與為例,如果房產有買賣記錄,應以最近一次的買賣價格課稅,不要再讓富人合法逃漏或節避稅、幫財團減稅退稅,卻對零售攤販是否開統一發票,或營業稅斤斤計較了。
雲樵(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