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態】 談弱態 天下莫柔弱於水

吳東權 |2011.10.03
1844觀看次
字級

弱態,是強態的反面。一個人的弱形象,會直接給人軟弱、脆弱、虛弱、疲弱、嬌弱的印象,好像是無法自持、不夠強壯勇敢的樣子,必須依賴旁人的扶持,令人心生疼惜悲憫,因此女性常被形容為弱不禁風、弱態嬌姿。自古以來,在男性眼中的美女,也必然是嬌小玲瓏、小鳥依人、嫵媚纖弱、婀娜多姿,所謂「紅暈若施脂,軟弱似扶病」,並看做是一種病態美、嬌憐美、柔態美。

女性的骨骼天生柔軟,因此被稱為「弱骨」,《列子湯問》云:「柔心而弱骨,不驕不忌」;梁簡文帝也詠「舒蛾眉之窈窕,委弱骨之逶迤。」也因此,這個弱字,不能完全當做衰弱看待,應該還有謙卑、柔靜、守曲、羞澀的意味。

《資治通鑑‧陳紀》就說:「見人輒自羞而顏有忸怩者,為弱顏。」害羞畏生、忸怩作態,是女人的天性,古人叫又「弱顏」;另《禮記》:「二十曰弱,言柔弱也」,男孩未成年之前,柔弱幼稚,不大懂事,也謂之弱;此外,對於某些細軟輕柔的東西,都可稱之為弱,如杜甫詩云:「嬌姿弱態嫩枝垂,帶雨含煙欲沾衣。」由是可知,弱態的含義,並不僅僅指嬌弱無力的女性形態而言。

莎士比亞說:「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者。」嚴格說來,這句名言對女性是不大公平的,如果光從外表形態而言,女人天生體型嬌小、溫和委婉,與那魁偉強壯、急躁粗魯的男人比較起來,當然是弱者;但若從內在的條件看來,則無論是忍痛、忍苦、忍勞、忍氣、忍煩諸方面,女性都不遜於男性,甚至在平均壽命上,女性還比男人多活五、六歲,因此把女人一律視為弱者,確有值得商榷的餘地。

國人喜歡以水比喻女人、以泥土比喻男人,水性看似柔細,被叫做弱水,事實上它的力量,卻極為驚人。《老子》有言:「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不要說泥土碰上洪水,土崩瓦解,就是碰上石頭,也會讓它成為土石流,甚至小水滴的力量也不可忽視,所謂滴水能穿石。

因此老子在《道德經》中一再提示要「守柔」、要「致虛極」,因為柔能克剛、弱可勝強,這種弱並非虛脫無能、昏庸無用的弱,而是守柔蓄勢、謙沖自牧、能屈能伸的弱態,是故不論是女性或男性,形態上看似柔弱卑讓,其實不見得真是軟弱可欺,一旦欺人過甚,壓力過猛,其爆發力可是難以估量的。

曾國藩在《冰鑑》書中說:「小鳥依人,情致婉轉,此弱態也,大抵具弱態者,以神經質者居多,性柔善感,和易近人,頗傾向之學藝術及宗教,故雖弱而無傷大體,且多可取之處,若帶媚則為逢迎諂媚之輩,賤相也。」大意是說弱態並非缺點,反而多有可取之處,但是人們如果運用自己令人同情疼惜的弱態,作為逢迎巴結、獻讒取悅的掩護,曾國藩說那就是「賤相」。所言極是啊!

男女各有所謂弱態的表現,那只是個人的處世態度,而在社會團體當中,還有弱勢族群的存在,在財富、權勢、關係、地位、人權諸方面,可能遭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甚至於被標籤化、邊緣化,受到歧視和冷漠,這也是有待大眾關切的社會問題,因為人類天生就有吃軟怕硬,欺弱畏強的本性,看到小羊小貓,逗之弄之;碰上豺狼虎豹,唯恐避之不及。

所以社會上有些公益團體推行濟弱抑強、扶助弱勢、關懷弱態運動,是非常有必要的舉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