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影冥思集】 三十年時空文化的差異 ── 《索拉力星》俄美電影版本比較

陳念萱 |2011.10.02
1119觀看次
字級

波蘭著名科幻大師史坦尼斯勞‧萊姆(Stanislaw Lem)在半世紀前寫的小說《Solaris》,兩度被拍攝成電影,前後相距三十年,故事主軸不變,而敘述的方向卻起了相當微妙的變化。

不知道是因為美俄文化之間的差異,還是這三十年裡的人類思維有了不同的結構,套一句萊姆自己看二○○三年重拍後各種影評的感想:「我尚未看過電影,但美國人童真似的學業成績分級評價,有些評論如《紐約時報》,居然說這是愛情故事,稱之為發生在外太空的羅曼史……」他深感面貌被扭曲,忍不住罵:「這不是外太空的色情議題!」長相童趣十足的萊姆雖未被納入文學主流,卻也不甘心接受這樣的屈辱。

創全球影史票房冠軍紀錄的《鐵達尼號》名導演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擔任本片導演。觀眾誤會新版《索拉力星》是個外太空愛情故事,也許索德柏 的誤導要負責任。片長縮減一半的新版《索拉力星》,增加了一個浪漫的結尾:疑似索拉力星塑造的真實投影回到地球幸福地「重生」。

繞行索拉力星進行探測的「普羅米修斯」號太空船,向地球總部回報緊急狀況並請求支援,儘管求救者既不能也不願說明狀況,專業太空心理醫學的老友依舊接下這次任務,展開太空旅程。

索拉力星的奇特力量,已受影響之人無法擺脫這虛幻又真實的神奇作用力,唯一的解決之道,只有逃返地球。但在索拉力星製造的幻覺下,心理醫學專家竟與數年前自殺的亡妻重逢,這幻影如此逼真難辨,能捨嗎?

太空上的各方豪傑,可以克服任何科技難題,但即便是心理醫學專家,都要面臨內心自設的困境難以取捨。這場拉鋸戰,就在這幾個頭腦絕頂聰明的太空專家之間展開,哲學式的激辯,輕柔有禮卻尖銳而不容許喘息,掏挖出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隱痛,無處逃遁。看似血腥的現場,其實非常寧靜,沒有任何激烈的戰鬥與爆破,卻有叫人不寒而慄又步步進逼的實體幻覺,這不僅僅只是觸摸上的真實,而是裡外通吃的大震撼。

那致命的武器:來自於無法逃避的自我;而恐懼,是真正的導火線。

是索拉力星的幻海愚弄了科學家,抑或是科學家們利用了索拉力星的神秘力量?相信只有身歷其境的人才有資格答覆。不過,未分出善惡的索拉力星倒是默默地作了一件事:裸呈人心埋伏的晦暗,自己選擇徹底清洗還是順勢沉淪,索拉力星不負責做決定。

我從作者不滿意的兩部電影中卻看到了亮眼的曙光:各種宗教哲學思想與信仰裡,不斷嘗試挖掘淨化人性的原始動力,比之童話故事中的魔境更具神力,既深又廣且精確細膩而乾脆俐落,奇想的真實性,遠甚於一枚眼前爆破的原子彈,神準而力道夠猛,但,斯文多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