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行政院上周四核定通過十二年國教計畫,今年國一新生即將感受到的第一項改變,就是本學期結束前要接受「診斷型測驗」,包括英文、數學、自然三科,未通過的學生,必須強制在寒假進行補救教學。
教育部已委託台師大心測中心及台南大學進行診斷型測驗的研發。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表示,診斷型測驗主要針對英文、數學、自然三科,因這三科的學習有延續性,只要某些單元沒學會,學生接下來就跟不上。
宋曜廷以數學科為例指出,如學生國一上的數與量、代數學不會,可能是因小四時的分數加減乘除沒有學會,「如果補救教學只是重覆教國一的內容,學生還是不會,必須回溯補救到小四的課程內容。」
過去教育部的補救教學主要針對「常模參照」後段生,即學習表現在最後百分之三十五的學生。但宋曜廷表示,未來將採「標準參照」,只要某一能力指標沒有學會,就要進行補救。「段考像是健檢,但診斷測驗像門診,可精準診斷學習的問題,並針對問題補救修正。」宋曜廷說。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昨天表示,診斷及補救教學「這個學期就可以做」,且老師也要受訓,熟悉診斷工具。至於補救教學是否為強制性?陳益興說,「不可以不補救。」
宋曜廷表示,補救的方式除了要學生在寒暑假到校,接受老師的「真人」教學;心測中心也正研發線上教學軟體,依學習單元錄製教學影帶,方便學生接受補救教學。
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已組成十二年國教宣導團,到各縣市宣導十二年國教的理念及歷史意義,但家長最關心的高中職入學方式,要等到明年四月定案後再行宣導。
今年國一新生是適用十二年國教的第一批學生,不少老師都說,因以後不考基測、不知道怎麼教。吳清基強調,十二年國教實施後,老師也要在職進修,教育部會和全教會溝通,以教師評鑑方式督促老師在教學上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