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衰退雖然兩年前已結束,但失業率仍維持在百分之九點一的高點,美國人變得愈來愈悲觀。相較於過去十年發生的任何事件,最近的經濟衰退給許多家庭留下的印象更持久。
《華爾街日報》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台(NBC News)八月聯合調查發現,四成六的美國人認為,過去十年中,經濟衰退是對個人影響最大的事件,只有兩成認為九一一對個人影響最大。
英國與傳統福利國家占多數的歐盟,貧富的差距也急劇惡化。慕尼黑大學著名社會學學者烏爾里西‧貝克認為,深信市場會自我調節,信奉自由主義的學者其實是「民主文盲」。他說,人只有在擁有房子、穩定工作、物質與前途後,才會成為享受民主的公民,沒有這些,就沒有所謂的政治自由。
貧困、犯罪、失業、財富不均、極端思想,正逐漸侵蝕民主價值,促使某些人錯把仇恨、暴力、隔絕當作解決良方。英國青年街頭暴力顯示,資本主義的民主治理模式要重新檢討。
民主治理的價值與理念並沒有錯。全球化的時代,各國在經濟與安全上已是互相高度依存、因此面臨的新挑戰當然是多重的,但也愈發艱鉅,沒有任何一國家能夠逃脫。
外交政策專家詹姆斯‧陶布稱,美國將面臨一場災難,「只有槍炮,沒有奶油…國庫裡的錢一股腦充作軍費…許多美國人希望政府少插手海外事務,保留龐大的國防預算,用於國內民生。」
經濟衰退的影響大過九一一,似乎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