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戒會結束後,將辦一場全台行腳托缽,是戒子們的最後一道功課。慈惠法師說道:行腳,是讓戒子在受完戒後,走入人間、走進社會,用腳開啟弘法之路。托缽,是讓戒子不忘原始僧團的生活,不撿擇信徒給予的食物,好吃不好吃?是多是少?用心體會眾生平等。
行腳於十二月一日開始,路線從高雄出發,由南往東經屏東、台東、花蓮;北上宜蘭、基隆,再從台北一路南下,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最後回到高雄,完成二十一天環台行腳。對戒子而言,是身心上的一大考驗,卻也最能長養道心。
在佛光山受三壇大戒的戒子,每天都會將戒場點滴,寫下篇篇日記,藉由文字留下了生命的感動與足跡,做為一輩子的回憶。二○○四年在澳洲受戒的一位戒子在托缽日記中寫到:「信徒相當踴躍護持,是因為我的肩上披搭了如來的袈裟,我們仗佛光明,豈能不報答佛恩,豈能不盡形壽為佛教盡心盡力?今生決定不再回頭,誓做一個安分守道的比丘尼。」
背誦經文也是戒場裡的重要功課,為了不讓戒子們散心雜話,會藉由背經持咒來攝心守意、增長福慧。許多戒子以為年紀大了,無法記憶這麼多經咒,但由於戒場清淨,令人清濾清明,往往能背下大部頭的經文,在不可思議中,令人終身受用。經由這些種種嚴格的訓練及功課,會讓出家僧眾脫胎換骨,成為一位真正的出家人。
佛光山三壇大戒創舉
年 戒會名稱
1977 佛光山萬佛三壇大戒
特色:高雄佛光山首次舉辦三壇大戒,被譽為「模範戒會」。
1988 佛光山西來寺萬佛三壇大戒
特色:美國開國以來的第一次三壇大戒。
1998 印度菩提伽耶國際三壇大戒
特色:中國佛教首次在印度傳戒,恢復佛在世時男女二部僧眾教團。
2004 佛光山澳洲南天寺三壇大戒
特色:佛教史上首次在南半球傳戒,亦為澳洲立國以來首次三壇大戒。
2011 佛光山國際萬緣三壇大戒
特色: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及佛教聖地「佛陀紀念館」慶祝落成的重要活動之一。
註:佛光山自1977至2011年,在海內外 傳授10次三壇大戒,戒子近3000人。
資料來源/佛光山開山四十周年紀念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