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說:「人生最大的決定就是出家,出家最大的成就即是受三壇大戒。」出家僧眾嚴持戒律,才能續佛慧命,令正法久住。因此,大師發大願心,多年來在世界各地傳授戒法,培育僧才。今年底,適逢佛陀紀念館落成,亦將舉辦一場時間、空間、人間都非常殊勝的三壇大戒,為佛門淬鍊龍象之才,使佛教的傳承枝繁葉茂,菩提花果處處開。
世界佛教聖地「佛陀紀念館」歷時十一年籌建,將於年底落成,為此佛光山特別舉辦國際萬緣三壇大戒。擔任戒會總指導的慈惠法師指出,任何一座新道場成立,要有人才的傳承。「傳戒」象徵佛法傳承,因為戒住則法住。
此次戒會是二○○○年至今,睽違了十一年後,再次回到佛光山總本山舉辦,之前分別在本山、印度菩提伽耶、美國西來寺、澳洲南天寺等地傳戒,此次在佛館舉行,因緣更加殊勝難得。
規矩嚴格 樹立風範
出家剃度後,必須受完三壇大戒─即初壇沙彌、沙彌尼戒;二壇比丘、比丘尼戒;三壇菩薩戒,才算是位合格的僧人。過去,中國大陸寶華山傳戒,以嚴格聞名,僧人莫不嚮往,千里跋涉前去受戒。
一九七七年,佛光山首度傳授三壇大戒,被譽為「模範戒會」,亦以要求嚴格樹立傳戒風範。當時戒會總指導是慈惠法師,他至今仍記憶猶新:
當時,每位戒子進了戒場後,必須實行禁語,數百人共同生活,卻沒有半點聲音。睡覺的寮房成ㄇ字型,管規矩的引禮師就在正前方打坐,環顧生活每個細節。
為讓戒子安心受戒,必須將帶來的物品,全交由戒會保管,只留下簡單衣物。當年戒子之一的堅寬法師,一報到,東西便悉數交出,心中感到相當惶恐,後來戒場生活緊湊也就忘了。一個月戒會結束後,他才體悟到「人生原來也可以這麼簡單!」嚴格戒期,不僅改變了他的一生,也影響當時許多戒子。
兩岸戒師 德高望重
從一九七七年至今,佛光山累積了相當豐厚的傳戒經驗,深知培養一位僧人,除受戒外,還要給予「做為一位出家人的正確觀念,及面對現代化的弘法方式」。對此,慈惠法師舉出年底戒會的三點殊勝:
第一是戒師殊勝:得戒和尚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並禮聘兩岸高僧為羯摩和尚、教授和尚及七尊證師等戒德圓滿的教界長老,打破地域、宗派的界限。
擔任戒和尚者,戒臘須十年以上,星雲大師於一九四一年受戒,迄今戒臘滿七十年,可說是德高望重。《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一書中提到:早年,星雲大師在南京棲霞寺受戒,正值兵災連年,生活清苦、戒場嚴格。十五歲受大戒時,受戒師父問他有殺生嗎?他答:「沒有!」突然一把柳枝打在他頭上,難道蚊子、螞蟻都沒殺過嗎?他連忙改答:「有!」但柳枝又打在他頭頂上;偶爾貪看戒壇風光,也會被狠狠抽上一記。這種「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的磨練,讓大師培植積厚的宗教情操,也奠定日後修行弘道的根基。
佛光戒壇 依律設置
其二是內容殊勝:過去的戒場,多數時間花在教授儀禮。但星雲大師認為,「受戒是出家人的起步點,應該要有教育。」因此,開設佛教教理教史、現代弘法運用等課程,尤其是佛光山教師人才相當齊備,定能獲益良多。
此外,軟體課程豐富,硬體戒場亦為殊勝:為讓戒子能安穩受戒,生
活設備必須俱全。慈惠法師譬喻:好比一所學校,軟硬體設備完善,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力。佛光山無論是殿堂、寮房、教室、齋堂等,軟硬體皆俱全,讓戒子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其三,戒場中最為殊勝的應是「戒壇」。佛光山早在十六年前,便依律制為三壇大戒專設一座「佛光戒壇」,設有三師七證等十個座位,戒子在此登壇證授比丘、比丘尼戒,首開先例實行二部僧制,一僧部、一尼部分開登壇。
最後,慈惠法師語重心長地說:要發心進戒場,為自己的修道及弘法之路,奠下基礎。
出家三問
出家人如何處理感情問題?
答:出家之後,要培養昇華的感情。例如:我以前的興趣是愛花、愛鳥、愛穿、愛吃……,如今可以提升為愛佛教、愛眾生、愛世界、愛和平、愛智慧。
出家後遇到逆境,該如何處理?
答:佛法裡有句話「逆增上緣」,違逆是我們的增上緣,就如有氣的皮球愈打愈高。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五濁惡世,怎麼可能沒有冤枉委屈?除非是自己不爭氣倒下去。
出家人如何處理金錢問題?
答:上等的出家人,要道不要錢,有道不怕沒錢。無財便是德,出家人無財,永遠清高。未來佛教的供養制度,僧眾必須有道德、有學問,才能接受信徒的供養。
三壇大戒
中國特有之受戒儀式,分初壇正授、二壇正授、三壇正授三階段。初壇授沙彌、沙彌尼戒;二壇授比丘、比丘尼戒;三壇授出家菩薩戒,出家者必須受足此三壇大戒,才被公認為合格之大乘出家人。一般傳授三壇大戒,大都在出家戒二壇正授畢,在家戒即報到,與出家菩薩戒同時傳授,同時圓滿出堂。今年佛陀紀念館三壇大戒戒會從11月4日開始,戒期結束後12月1~22日辦全台行腳托。期間,於11月10日至12月22日舉辦短期出家,11月26至28日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