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交通大學教務長暨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林進燈帶領的腦科學研究團隊,費時七年多開發完成無線腦機介面產品「Mindo脈得多」,可隨時偵測駕駛是否打瞌睡,並透過警示聲音「吵」醒駕駛,確保行車安全,昨天在國科會正式亮相。
交大研發的這一產品,具有世界領先的各種先進技術,包括克服頭髮干擾的腦波量測乾式電極、微小化生理訊號傳輸晶片、即時嵌入式系統與智慧型腦訊號分析技術。
交大腦科學研究中心副執行長陳世安表示,這套系統可直接使用並探討人類在各種視覺、聽覺及動感刺激下的神經訊號反應,以及這些反應與大腦認知的相關性。
系統命名為「Mindo脈得多」,主要涵義是「能解讀人類內心所思考的認知狀態與行為」,目前已測試成功。
陳世安說,人類的任何想念,都會以腦波表現出來,其中的阿爾發波 (α波)和專注力有關,當專注力愈低、精神狀態愈差時,阿爾發波的能量也愈高。
因此,只要透過「Mindo脈得多」來偵測阿爾發波的能量高低,就可判定駕駛是否正在打瞌睡或暈車,再透過智慧型手機Android平台的語音系統發出警示,把他「吵」醒。
「Mindo脈得多」外型和一般頭戴式耳機類似,輕、薄、短、小,交大已開發出MINDO-2、MINDO-4 及MINDO-16等三款機型,分別可量測二通道、四通道的前額腦波,以及十六通道的全頭腦波,功能多元且齊全。
陳世安表示,「Mindo脈得多」已進入最後測試階段,預計今年底即可商品化上市,目前已有日本大車廠洽談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