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父親說,四十五年前他在大陸工作時,經常在夜裡跋山涉水。有一次遇見一隻豹子,他右手握著一根棍子,左手用電筒照著豹子的眼睛,十幾分鐘後豹子退走了,父親也倖免於難。
對於左手和右手,父親的姿勢只是一種本能反應。我曾經聽一位老人說,他在日本工作時,手中有一隻拐杖,右手握表示一切正常可以繼續走,握在左手就告訴前來的人不要輕舉妄動。
還有一個故事說,一位膽小的同學因為怕回答錯誤,上課時全班唯獨他一個人從不敢舉手發言。細心的老師知道後,讓他舉左手時表示對問題不很清楚,而舉右手則表示完全明白可以回答。所以這位同學每次都可以輕鬆舉手,每次被老師叫起來時都能夠回答如流。這位本來成績一般的同學,後來考取了一所著名大學。
我聽說一位教育家喜歡用左手執教鞭,他說如果放在右手他就講不好課了。一位母音樂指揮家也說,他必須左手與右手一起「激情澎湃」,否則他會失去所有的音樂感覺。有人比喻一位著名政治偉人舉起右臂指引方向時說:「那是指引著一個世紀的光明方向,走出黑暗,抵達一個全新的世界。」
不論左手還是右手,手勢是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也體現了一個人的品格素質。手勢有多種多樣:有表達情感的揮一揮手,有表示祝福的恭一恭手,有表明禮讓的謙一謙手,有表現感激的握一握手酘酘這些都是美好幸福的手勢──手動之時情深誼長,手動之時溫暖如春,手動之時風和日麗,手動之時氣象萬千。
其實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人用右手在你的肩上輕輕拍一拍,或者伸出大拇指表讚賞,你一定會感覺到無比的興奮與安慰。如果有人對你擺手表示不滿,或者拍桌對你發火,你一定會情緒低落心神不定。
幸福的手勢必須是真誠的,我們需要在幸福的手勢中享受人情和快樂。所以說,當你做出任何一種手勢時,千萬不可隨意擺手,儘量伸出大拇指或者恭謙地表示一分心靈的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