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核能研究所核醫研發團隊研製的正子骨病變(含骨癌)造影劑核研「氟-18」氟化鈉注射劑,已獲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核發藥品許可證,可進行新藥上市,並列入健保給付。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表示,會研發這項藥物,是因為二○○九年全球骨病變傳統造影劑鎝-99m-MDP供應不穩定,主供應的加拿大、荷蘭核子反應器相繼大修、停爐,讓鎝-99m-MDP減少了百分之七十供應源,全球市場出現短缺現象。
台北榮總核醫部主任王世楨表示,「氟-18」氟化鈉注射劑為國內新藥,但在美國是二十年老藥,因成本高昂,單劑費用約是傳統造影劑之五到六倍之多,且半衰期短,只有一百分鐘,無法販售到其他地區,所以即使檢查靈敏度較高(較傳統造影劑正確率約高百分之十二),一般市場的主流仍是鎝-99m-MDP。
核研所指出,由於「氟-18」氟化鈉注射劑成本高,目前限定在無法取得傳統用藥時,才納入健保給付。「氟-18」氟化鈉注射劑的高靈敏度與準確性,在腫瘤、腦神經與心臟造影的發展,具有其它檢驗方法無法取代的特點,根據美、德最新臨床研究顯示,這類新藥甚至能精確的偵測出動脈粥狀硬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