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國際圖書業交流協會昨天發動請願,希望政府與學校正視大學盜版教科書問題。教育部表示,從民國九十六年起,已將非法影印納入獎補助學校指標,且不定期抽查學校是否執行宣導智慧財產權。多所大學表示,即使校園貼滿宣導標語,成效仍然有限。學校抓盜版,仍大嘆影印店業者「一山比一山高」,效果不足。
台灣國際圖書業交流協會昨天到立法院和教育部請願,希望有關單位能夠督導學校加強宣導,鼓勵教師帶動學生使用正版書籍,並修正相關法令,保護著作人智慧財產。台灣國際圖書業交流協會期盼,大學校園內,學生上課不使用盜版影印書;校園內的影印店不印刷未經授權的著作;大學生不透過網路、掃描檔或隨身碟使用非法下載的教科書內容。
淡江大學四周隱藏在巷內的影印店至少十間,學校利用各種文宣、舉辦宣導活動,告訴學生盜版行為觸法,若抓到可送學校獎懲委員會,但「沒人舉發,也就無法可辦。」
淡大林姓大學生抱怨,系上老師開的書單很多,「又不是整本都要看,一本原文書至少五、六百元,學費已夠貴,還要買那麼多本書,根本吃不消。」他認為,若只影印教授指定章節,一份一百元內,「省很多」。
世新大學後門試院路「雙號走到底」,同樣影印店林立,校方曾突襲稽查,業者道高一尺,根本抓不到。影印店老闆甚至聲稱,「沒在印教科書,因為印一頁都違法。」
世新學務長許人杰坦言,學生盜印問題一直存在,尤其很多背景弱勢學生有經濟考量,校方站在保護學生立場,也多次柔性勸導學生尊重智財權,但成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