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瑣談】祭侄稿

∕陳俊光 |2011.09.15
908觀看次
字級

書法獨特的魅力,是能將彼時書寫者的情緒保留下來,使後人看到線條,即能感受當下的氣氛,如身歷其境一般。讀顏真卿雜亂塗寫的〈祭侄稿〉,就有一股莫名的悲壯情緒。

唐朝天寶年間發生安祿山叛亂,叛軍勢如破竹,所到之處,守將不是開門迎接,就是棄城逃離,無人抵擋,唐玄宗被迫出奔,逃至四川。當時顏真卿守平原,其堂兄顏杲卿死守常山,顏杲卿孤城被圍,暫時阻擋了叛軍南下,但仍寡不敵眾,其侄顏季明被俘,因不肯受降,叛軍將顏季明斬首。常山這一戰,顏氏一門戰死三十餘人。

兩年後安祿山叛亂平定,顏真卿尋獲死難之親人屍骨,於乾元元年九月,為捐軀的親人設祭奠安葬,那時他為顏季明所寫的這篇〈祭侄稿〉,未料到會流傳至千餘年,原來真切的情感,是可以這樣的長久且震撼人心。

顏真卿〈祭侄稿〉從「維乾元元年」緩慢開始書寫,沉重的心情,落筆靜穆莊嚴,但隨著心情跌宕,激憤的情緒漸次高揚,行筆或急或徐,前段仍壓抑著悲傷痛苦。祭文隨著情緒不斷翻騰,寫到「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已悲慟至極無法抑止。

最後一段的筆墨變化更大,手稿肆意塗抹,無列無行,內心的糾結情緒,讓他無法抑制自己,至結尾「嗚呼哀哉」,如遊絲的乾筆,似斷了弦的古琴,彼時,顏真卿再也無法握住手中的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