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擺脫走轉改 台灣媒體要借鏡

東方亮 |2011.09.14
762觀看次
字級

最近大陸官方對新聞界提出「走轉改」活動,以提升媒體公信力,《北京商報》提出「十個擺脫」要求,號召記者貼近人民與基層。

這「十個擺脫」是,擺脫對電腦、網路、電話的過度依賴,提倡調查性報導;擺脫對傳統採訪管道和新聞發布管道的依賴,開闢新採訪陣地;擺脫浮躁輕率的採訪作風;擺脫冗長繁複的寫作風格;擺脫自視專業、晦澀難懂的文風;擺脫「只求短期轟動,不管社會影響」的片面輿論監督的怪圈;擺脫自我陶醉、自我滿足式的辦報作風;擺脫對新聞選題的主觀局限和選擇慣性;擺脫對所謂「大新聞」、「熱新聞」的盲目跟風;擺脫對成就性報導的狹隘認識和刻板面孔。

「十個擺脫」看在我這個台灣資深媒體人眼裡,感觸良多。近年來傳播科技日新月異,使媒體工具性功能增強,遠超過「前資訊」時代,然則,編採內容的貧乏,也遠超過鉛排印刷年代。

換言之,科技幫助媒體簡便快捷,但也因深、廣、強度不足,逐漸走向官能性、膚淺化,產生為人詬病的媒體亂象,非僅報業的政商置入性廣告、宣傳愈來愈多,連電視、廣播亦無一倖免。如果光會搞ipad、iphone、平板電腦之類的「數位匯流」賺錢,忽視新聞品質和核心價值,乃至社會責任,無異殺雞取卵。

至於大陸官方的「走轉改」活動,正是針對這種現象。金融理財網站Bankrate在六月底列出六種正在迅速消逝的行業,就包括了新聞記者,還建議記者改行,美國勞工部也預估,七年內將有四千四百個記者職位消失,而美國北卡大學新聞系教授邁爾在著作《正在消失的報紙》中,一再告誡網路時代的報業生存關鍵,乃在尋回正統報業核心價值的「可信度」,即社會對報導的信任度,顯然提升公信力是媒體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十個擺脫和走轉改,除了「新聞自由」的部分值得商榷外,其餘皆值得台灣媒體省思和借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