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照片-- 外灘

符芝瑛 |2011.09.13
779觀看次
字級

提起上海,就會想起十里洋場、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但是在一八四五年南京條約簽訂以前,這裡不過是個貨運苦力討生活之地。五口通商後,英國人沿黃浦江邊建立了碼頭,並且開設著名的怡和洋行、老沙遜洋行及寶順洋行等,建築仿英格蘭風格,並將一條馬路命名為「Bund」,至今西方人還是這樣稱呼外灘。

外灘曾是西方列強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務和文化中心。當年各國的領事館,如英國領事館、法國領事館、俄國領事館等,都大多集中於此。

一百年前,外灘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在這個僅有三里長的一條弧線上,鱗次櫛比地矗立起五十二幢各種風格的大廈,有英國式、法國式、西班牙式、希臘式、文藝復興式等,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群」。

此外,還有西方大商賈的高級俱樂部——名揚遠東的「上海總會」,即後來的「東風飯店」。這是一座典型的英國古典式建築,它有當時最長的酒吧,酒吧櫃長達一一○‧七英尺。

外灘十二號,那座仿古希臘式的圓頂建築,過去是匯豐銀行。建於一九二三年,當時英國人曾自稱為「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的一座最華貴的建築」。

那座房頂上端有鐘樓的建築,是著名的海關大樓,建於一九二七年。在此以前是一座衙門式的建築,一八九一年改建為西洋式,一八九三年又改建成教堂式。大樓上的大鐘四周都可以看到時針,方圓幾里都能聽到洪亮的鐘聲。

隨著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接續著一個世紀前的軌跡,上海正向世界展露風華,而外灘這個上海的心臟跳動更為強勁,一家家高級餐廳、國際知名的品牌旗艦店,都來占據一席之地,成為時尚弄潮兒的出沒之處。

如今,來上海的觀光客,必定會在晚間造訪外灘,搭乘著渡輪欣賞沿江五光十色的璀璨夜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