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天馬行空
麥可.佛萊利於一九五八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他將愛爾蘭踢踏舞帶上世界的舞台,讓傳統愛爾蘭舞蹈與音樂受到全世界矚目,成為家喻戶曉、眾所皆知的舞王。
曾創下金氏世界紀錄的世界踢踏舞之王麥可.佛萊利(Michael Flatley),日前宣布將從他的表演舞台上退休。消息傳出後,令所有被佛萊利舞步所感動的舞迷感到震驚!
《舞王》是全球最賣座的踢踏舞劇,磅礡壯闊,世界巡演超過五十三個國家,觀影人次超過六千萬。這也是麥可.佛萊利舞蹈生涯中最經典的鉅作。
佛萊利一手包辦了編舞、製作以及指導,該劇於一九九六年在都柏林的焦點劇院首演,次年在倫敦知名的溫布雷體育場,創下連續二十一場滿座的非凡紀錄。
自從佛萊利在一九九八年最後一次在《舞王》擔綱演出,直到二○一○年,佛萊利重拾舞王的角色,他說:「我不知道我明年是否還能再繼續跳舞,因此,我把每一場都當成最後的一場表演。」他決心賦予這齣舞碼全新的面貌,全新的編舞、服裝、燈光以及舞台布景。
當全新風貌的《舞王》在世界展開巡演時,世界各地一票難求。於是佛萊利想到運用最新的3D科技,將這齣舞劇拍成3D電影,將造福更多的影迷。
《舞王3D》的拍攝細節
《舞王》的故事源自愛爾蘭古老而又美麗的傳說。萬物甦醒、愛情萌生,因為一名美麗的少女,引發舞王與黑暗舞王之間的戰爭,為了權勢、愛情,黑暗之王挑戰正義之王和他的屬民。
黑暗之王向舞王發出戰帖,要以舞技一較高下。一場狂野鬥爭即將展開;舞蹈就是武器、舞蹈就是力量,整場演出充滿頓挫起伏的肢體語彙與戲劇張力,將愛爾蘭舞蹈帶入前所未有的空前高度,賦予觀眾們一次次珍貴而又奇妙的經歷。
對於將演出超過十五年的舞碼拍攝成3D電影,麥可.佛萊利感到相當興奮,花了許多時間與製作公司討論拍攝細節,以求讓效果呈現到最好。他找來英國最先進的製作團隊,由導演馬可士.維納率領專業團隊,採用最新的3D拍攝技術,拍攝鏡頭多達二十七個角度,讓每位觀眾都如臨現場般,打造史上首部踼踏舞電影版。
本片拍攝工作主要在都柏林、倫敦以及柏林進行。主舞台位於都柏林體育場。這個拍攝地點對大家意義重大,因為這裡是佛萊利率領《大河之舞》及《舞王》首演的地方。動人的音樂、令人熱血沸騰的愛爾蘭舞蹈,場面令人震撼!當後製人員費時十八個月完成3D效果後,佛萊利對《舞王3D》電影版非常的滿意。
關於麥可佛萊利
麥可佛萊利擁有三項金氏世界紀錄,一九八九年,他創下了每秒二十八下的踢踏舞金氏世界紀錄。一九九八年,他又刷新自己的紀錄:每秒三十五下!之後,他為自己的雙腿買了保險,名符其實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雙腿。
從貧民窟之子到踢踏舞王,麥可.佛萊利的一生有著太多的傳奇。佛萊利的雙親是愛爾蘭移民,一家七口勉強糊口度日。儘管當時生活十分艱辛,佛萊利的父母還是決定送他去愛爾蘭舞蹈學校學習傳統的踢踏舞。
佛萊利十一歲才開始學舞,卻被學校以「年紀太老了」為理由,而把他送回家,但他始終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世界上最棒的舞者。隨後佛萊利在許多的競賽中勝過同儕,並以十七歲之齡成為第一個贏得世界愛爾蘭舞蹈大賽冠軍的美國籍舞者。同時,佛萊利也學習傳統愛爾蘭長笛,並且在數個長笛比賽中得到獎項。
佛萊利曾在芝加哥當過建築工人,但他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站在觀眾面前的機會,那時候的他,常常會前一天還在卡內基音樂廳的舞台上優雅地跳舞,第二天卻又跑回工地繼續挖著地基。在最艱難的時候,佛萊利常常想起父親的話:「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就是努力工作,堅持決心,而且永不放棄。」
終於,佛萊利接到世界知名的傳統愛爾蘭樂團「領袖」的邀約,也開啟了他對舞蹈、體育和音樂的熱情。佛萊利的腳上有著數不清的碎骨,他的腳踝、膝蓋、大腿、臀部、背部,甚至是脖子都有很多傷病,但他總是忍著鑽心的疼痛,張開燦爛的笑臉,精采地完成了一場又一場的演出。
他說:「你必須把傷痛看成一個朋友而不是敵人,你只有面對它。你必須意識到活著就是一種幸運,跳舞就是一種幸運,傷痛就是一種幸運,這樣,這些東西就有了全新的意義。你就會忘記所有的疲憊,只想把自己的所有奉獻給觀眾。我想,這就是一個偉大舞者和一個普通舞者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