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鐵青埔站候車時,遇到兩名推著娃娃車的日本婦女,她們在自動售票機前似乎已經好一陣子了,試探著用英語問我:「請問你,去高雄怎麼買票?」
去高雄就買到高雄的票嘛,還不簡單?我想這麼回答,但趨前一看,售票機上沒有高雄字樣,再看仔細,原來只有左營的中文字樣及英譯。
除了熟悉高鐵路線的人,誰曉得左營等於高雄,高雄等於左營?尤其對外國客人來說,分明想去的是高雄,那曉得要買到左營的票?
台灣的路牌、交通指示牌常有類似的問題,在高速公路開車,就常看到讓人困惑的指引,以時速一百或一百一十公里行進,在視覺聚焦於指示牌的瞬間,卻沒有簡明清楚的指引,不但造成用路人困擾,有時還可能造成危險。
例如,在交流道上最常見的指引不是往南、往北,而是往木柵、往中和之類的大箭頭,這種區域名稱,對不熟悉這個區域的人造成困擾,想朝南走,究竟選擇往木柵,還是往新店、永和、中和?簡單的南、北指標足矣,加上地名真是畫蛇添足;桃園國際機場停車場出口處的交通指引,也有同樣讓人模稜兩可的問題。
以客為尊是服務業最重要的準則,到高雄的乘客要按自動售票機左營站的鍵,朝南行的駕駛必須在瞬間,從木柵和中和間判斷並完成選擇,都是不知站在乘客、用路人立場思考,不知以客為尊作法。
邱傑(桃縣大園/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