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董批央行政策 但 南韓貨幣劇貶 高通膨百姓苦 我央行管理浮動匯率 物價穩定 匯率非只服務商人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批評央行匯率政策,表示台灣匯率控制不如南韓,央行駁斥表示,匯率政策尊重市場機制,新台幣匯率制度採「管理浮動匯率」,政府不能控制匯率。

張董會將台灣的匯率和南韓比,一是因台灣和南韓的出口產業高度重疊(都是電子代工業),二是南韓受金融海嘯衝擊後幣值大貶,出口廠商因此受惠,台灣廠商被迫承受利損壓力,而最近金融市場又看空台灣下半年景氣,故而有產業大老批判央行的匯率政策。
不過,商人總是從對自己有利的角度發言,不曾考慮和自己無關、卻可能因自己發言而權益受損的人,以張董批判央行的匯率政策來說,就是希望央行放手讓新台幣貶值,以利出口商和南韓競爭,但問題是,新台幣貶值或許會讓出口廠商賺得較高利潤,可是這些錢不會流入市場,而且原本毛利日薄而失去競爭力的廠商,就會更加依賴貨幣政策。
最嚴重的是,無辜百姓會受牽連,必須承受高通膨壓力,因為一旦貨幣貶值,進口原物料就會上漲,最直接受衝擊的是民生用品,很可能帶動一波漲幅,而產業需要的油電瓦斯,則因為政府長期壓制價格,故而敢開口要求放手讓貨幣貶值。
南韓的出口廠商或許受惠弱勢韓圜的貨幣政策,增加了競爭力,然而南韓卻因此承受遠比台灣高的通膨,以今年前七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來看,台灣漲幅僅百分之一點四三,南韓卻高達百分之四點四,百姓深受通貨膨脹之苦;而台灣在管理浮動匯率下,進口物價漲幅減緩,近三年的物價較南韓穩定。
況且,南韓政府長期為了扶持大財團,而打壓百姓的權益,造就了比台灣還嚴重的貧富差距;但資本家在與南韓比較時,不會提到物價、貧富差距,也就是說,張忠謀所謂的南韓貨幣政策比較穩定,是對出口廠商而言。
我國央行向來恪盡職守,從總體經濟的角度,全盤思考貨幣政策對國內進出口廠商、企業財團與百姓的利益,為各種貨幣政策定調,不輕易被產官學界的言論動搖,若是各行政部門都能像央行般,堅持做對的事,或許民眾對政府的觀感就不會那麼差了。
任群宇(新北市/金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