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 流浪者之歌

陳菽蓁 |2011.09.07
1011觀看次
字級

愛流浪的阿拉伯貝都因人,在沙漠曠野過著放任自由的生活,遠在中古初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就是他們的宿命,即使時至今日,人類已經逐漸從山林湖畔出走,在都市叢林中,找尋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但沙漠中大多數的貝都因人,依然將「流浪」當作基本的生活方式。

他們以天地為屋帷,睡的是可以隨時遷移的帳篷,以沙漠自成公民社會,代步的不是汽車而是他們最忠實的駱駝,他們也養羊也狩獵,甚至劫掠,人們都說貝都因人是浪漫的民族,但他們喜歡當豪俠,在日出日落之際用自己的方式,高唱著流浪者之歌。

另一個流浪的族群是吉普賽人。

吉普賽民族起源於印度,如今他們將足跡留在世界各個角落,這是個沒有特定居所的民族,他們沒有固定的工作,沒有可耕種的土地,也沒有像貝都因人有駱駝、羊群等資產,只能在飄蕩中過著艱難的生活,流離不定的日子雖然飽受歧視;但吉普賽人活潑、樂觀、能歌善舞,努力在流浪生涯裡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西班牙小提琴鬼才薩拉沙泰,最膾炙人口不朽的名篇〈流浪者之歌〉又叫〈吉普賽之歌〉就是為吉普賽人而寫的。〈流浪者之歌〉特別能牽動人心靈深處,曲子時而沉靜、時而憂傷,優美而華麗,最後以狂放熱情的旋律畫下休止符,道出吉普賽民族的歡樂與哀愁,如果流浪的生命無可避免,為什麼不將它化作動人的樂章?

雲門舞集也有一支著名的舞作名——《流浪者之歌》,它是表達一個人追尋身心安頓的悟道過程。

舞台上,現出家相的舞者,雙手合十靜止不動的佇立,多達三噸的稻米,隨著投射而來的燈光,源源不斷的往舞者傾注而下,金黃色的稻穀、金黃色的光芒,讓現場觀眾很難忘懷那股震撼。

現場氣氛深沉而寧靜,舞者所傳達出的訊息──那樣的專注與堅持,正是通往生命圓滿的道路,那恰恰是許多人所追求而不能企及的境界。

舞台上有某種撫慰的力量,同時讓人陷入思考──在無止盡的生命輪迴中,何時才能停下流浪的腳步?

貝都因人和吉普賽人浪跡天涯,風霜寫在臉上;在文明世界裡迷失方向的人,卻只能將疲憊與辛酸,深深刻在心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