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融和 跨越自己跨過海洋

智度 |2011.09.05
779觀看次
字級

國片《賽德克.巴萊》昨晚在總統府前廣場首映,馬總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同場出席,兩大政黨領袖一起觀賞這部參加威尼斯影展的電影,在藍綠對峙的氛圍下,深具意義。

在民國四五十年代,族群意識比較明顯,本省與外省對立,原住民是被輕視的一群,但錯誤政策經逐步修正,在熱愛民主的前輩奮鬥下逐漸淡化,尤其到蔣經國總統晚年,雖未達到水乳交融,但芋頭番薯結合,國語台語嘛也通,族群幾乎已融合了。

從仇視邁向共融是艱辛歷程,可是成果卻在一次次的選舉中被摧毀,民眾雖體驗民主滋味,卻無法了解誰是「民」,誰是「主」,把公僕當主公,民意代表當偶像,政府機構當衙門,政客的話當聖旨,忘記我們身處同一塊土地,是生命共同體。

政客進行種族切割、操弄族群意識,極盡挑撥之能事,只為爭奪政權,導致人民對立,甚至視若仇讎,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作法。

選舉又將來臨,為了勝選,猛藥愈下愈重,言語更傷人,省籍情結搬上檯面,惡意批評隨處可見,用選舉語言迷惑民眾心智,如童話故事中的「吹笛手」,假借「愛台灣」議題,把人民耍得團團轉。

導演魏德聖拍攝莫那魯道的事蹟,藉以打破國人的偏差觀念,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國內首映會,邀請兩大黨領袖觀賞,意涵在顯示文化超越政治、族群融和,但這種和諧的畫面能維持多久?

魏導演認為,造成族群誤解的主因,在於台灣內部認識不足,彼此不想了解,確實一針見血,我希望選舉不要再炒作族群意識,誠如魏導演所說,自己跟自己都沒和解,怎麼跨過海洋啊?

智度(嘉義市

/教育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