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惠法師
趙州從諗禪師,法號從諗,因為他住在趙州且十分有名,所以人人稱呼他為趙州禪師,本篇說喻的內容,是有關趙州禪師的待客之道。
據說趙州禪師在接人待客上分有等級,有些客人來了,他用這一等的方式對待,待會兒來了另外的客人,他又用另一種的待客之道。
有一次,趙州禪師生病了,事實上,禪者的生病是別有意義的。
趙王聽到禪師生病的消息,親自前來探望,弟子們趕緊報告禪師:「趙王來了!」
趙州禪師說:「好,你們就請他進來吧。」
趙王來到禪師的床邊問候:「禪師,你是不是身體不舒服?」
禪師說:「是啊,我老邁了,缺乏營養,沒有力氣去外面迎接你,很抱歉啊!」
「不不不,你太客氣了,有病應該好好休息。」
隔天,趙王派遣使者前來探望,這時候禪師竟然跑到客廳去迎接。
一旁的弟子看了,覺得很奇怪:「昨天趙王來的時候,師父躺在床上,今天來的是趙王的部下,師父竟然到客廳和對方談話。」
相隔一天,趙王又派他的部下,送了很多東西前來,禪師知道了,立刻吩咐弟子:「快、快、快!快拿我的袈裟來,快拿毗盧帽來。」禪師穿戴整齊後,就跑到山門外,去迎接送禮物的人。
弟子們十分不解,於是問道:「師父,趙王官位那麼大,您竟然躺到床上見人家;而他的部下來,您卻在客堂接見;至於那個送東西的,只是個跑腿,您竟然衣履整齊的跑到山門外迎接,這是什麼道理啊?」
趙州禪師說:「沒錯,這種待客之道叫做本來面目,這就是我的禪法。」
如果以世俗人的眼光來看這件事,恐怕會覺得莫名其妙,禪師怎麼會這樣對人分等級呢?如同一般人所說:「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事實上,趙州禪師不是這個意思。
無論是老師,或為人父母者,如果懂得怎麼去引導孩子,怎麼去啟發教育學生,就會了解到引導的方法,必須隨著看孩子的根性,而有所不同。譬如:有些學生的根性,可以像禪師對待趙王,躺在床上迎接,可是有些人的根性,則必須衣冠整齊,到門外接他。這種待遇上的差別,就是教育學所說的,適應個別差異的教學法,這也是一種非常有效而且成功的教學方法。所以,我們在教育子女的時候,不妨也學一下趙州禪師的待客之道。{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