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全球性困境 全球化思考

 |2011.09.02
1379觀看次
字級

穆迪下調日本的主權債務評級,認為日本是財政最糟糕的工業國,剛選出的首相立即面臨財政整頓壓力。英國日前發生暴動,起因於青年失業率高;美國債務升高,可能進入二次衰退;希臘債務引爆的歐債問題,對歐元區乃至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威脅。

國際社會政治、金融核心地區發生的危機,已超越正困擾西方的債務危機,指向近二十多年來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即全球化。在依賴全球化實現連年經濟增長、消除貧困、提高生活質量和民眾幸福感後,目前各國對全球化似乎失控。

反思全球化的聲音日漸增強。推其原因:一是發達國家的債務危機形成骨牌效應;二是全球自然災害風險連鎖反應,使全球相互依存鏈變得脆弱。美國學者指出,歐美經濟當前問題的核心是因深受「全球化的危害」;日本學者更批評全球化是個「怪物」,造成世界經濟不穩定、貧富差距拉大。

工業國都處於經濟困境,而絕大多數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和印度,處在繁榮期。不少歐洲人認為是全球化導致他們失去安逸生活,不久前發生在挪威奧斯陸的慘案,就是歐洲在全球化過程中自我定位的錯位體現。

全球化是工業化的產物,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吸引發達國家,把製造業和服務業轉移過去。結果,發展中國家得以迅速發展,而發達國家則面臨資金外流、產業掏空問題。為扭轉局面,發達國家開始想把產業和資金留在本國,自己消費自己生產的產品,把經濟發展的好處留在國內。

發達國家同時意識到,製造業向發展中國家流動,只剩下金融、營銷、信貸等產業。由於沒有實體產業經濟,一旦遭遇經濟危機,僅靠金融信貸方面的優勢則無法抵抗。因此,保證本國就業率和社會穩定,成為西方國家的政策重點。

歐美等國的主流學者都不贊同反全球化的觀點。因為各國經濟已連在一起,強行拆散已經形成的世界經濟格局,不僅新興經濟體會受到巨大打擊,主要經濟利潤來自海外投資的發達國家也將損失慘重。

一旦全球化逆轉,必將引發大規模社會震盪,各發達國家的經濟中心城市,尤其夕陽產業和移民集中的大都市都可能出現大規模騷亂,並隨著移民向世界各國延伸。受害最深的將是中下層人民,尤其是新一代移民,他們本來就是全球化的產物,最近倫敦、希臘、法國等地的騷亂就是例子。

金融危機雖重創世界經濟,但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沒有改變;任何一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國際市場,全球化依然是配置全球資源的最佳手段,管理全球化的主體卻日益多元化。未來全球化將由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共同管理,使全球化發展進程更加有序,利益分配更趨均衡。

台灣無法超脫全球化浪潮,除了與歐美日經濟連動,近二十年來製造業移往大陸,利用大陸廉價勞力,留下的也幾乎是金融、營銷、信貸等產業,同樣面臨資金外流、產業掏空問題。兩岸經濟結為一體,如果人為地逆行,經濟利益必將受到破壞。台灣如何處理好兩岸經濟的競合關係,制定成功的經濟戰略,將是政府的一大考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