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將軍陶侃在廣州任刺史時,沒有重大的公務,每天總是在早晨搬運一百塊磚放在書房外面,傍晚又把一百塊磚搬回書房內來。有人問他這樣做是什麼緣故,陶侃回答說:「國家正在努力收復中原失土,我的生活過得太優裕,太安逸,恐怕將來不能肩負重擔。」
在飲酒上陶侃也嚴格要求自己,訂下限量。但別人總覺得不能盡興,就勸他再喝一點。他說:「我年輕時大醉過一次,母親很難過,勸我定量飲酒,所以有了這個酒約。現在老人家已過世,我怎麼忍心違約,讓她老人家在九泉之下不安呢?」在他帶動下,部下都很節制,士兵也勤於訓練,這在無形中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西晉的祖逖「聞雞起舞」的故事也很有名。
祖逖年輕時候,也懷有雄心壯志。他和好朋友劉琨談論天下大事,總是慷慨激昂,義憤滿懷。他們互相鼓勵,表示將來一定要為國家幹一番大事業。祖逖和劉琨同睡在一張床上,半夜時雞才叫第一遍,祖逖就叫醒劉琨:「你聽聽,這雞叫的聲音多麼激越昂揚,那是在叫人發憤圖強呀!」他們兩人興奮得再也睡不著了,就披衣起床,拔劍起舞,鍛鍊體魄,準備將來好為國出力。
劉備事業處於低谷的時候,曾在荊州州牧劉表手下做一個小官,日子過得雖然安逸,但劉備很苦悶。一天,他發覺自己因為久已遠離征戰生活,身體開始發胖,
「髀復生肉」,也就是大腿因為不騎馬的原因,生出很多贅肉來,這引起了他的驚嘆。對於一個想有所作為的人來說,飽食終日,過安逸日子,無異於慢性自殺啊!
司馬光全心全力地編纂歷史巨著《資治通鑒》,每天早起晚睡仔細鑽研。他怕自己每天睡過了頭,耽誤了時間,便特別用圓形的木頭,製作了一個「警枕」。每當工作疲憊了,他就依著警枕小睡片刻,因為枕頭是圓的,只要稍有動作,它必定滾動,人也就警醒過來,於是立刻起來繼續工作。
一個有抱負的人,是不會安於享受,虛度光陰的。如果一個年輕人飽食終日,無所事事,那是一件可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