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義工 印度母女7年不缺席

 |2011.08.31
715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我是興都教徒,在我的宗教信仰裡完全沒有類似中元節節慶,但對我而言,它是一個祈福的儀式,大士爺就好像是保護神,保佑我在海外工作的兒子平安健康,家人事事順利。」農曆七月剛過,馬來西亞許多華人也會舉辦中元節慶典,其中有位來自印度的安娣桑蒂和她的女兒莎瑪拉,是蒲種南區中元節的常客,今年是她們第七年在那裡當義工。

四十九歲安娣桑蒂,身上的膚色讓她在蒲種南區中元節特別顯眼,看著她熟練地摺金紙,時而忙著處理祭拜品,時而手持香火站在人群中參與法事,很難想像她其實並不是道教徒或佛教徒,也完全不會說華語,卻比很多信眾對「中元節」更為虔誠。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去的時候就差點要打退堂鼓了,尤其是第一眼看到大士爺時,覺得樣子似乎很可怕,有點被嚇到了,後來看著看著也就習慣了。」安娣桑蒂在蒲種南區舉辦第一屆中元節時,受鄰居邀請前往幫忙,她的兩個兒子每年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上工作,聽說中元節能透過祭拜亡魂保佑家人平安,她義不容辭當起義工,只是連她自己也未料到,這變成她往後每年的經常性活動,不只是主動參與,也感動孩子前往幫忙。

在慶中元期間,安娣桑蒂從每天早上忙到晚上,和其他義工一樣,她總是手不停地摺金紙;當法事進行時,她會主動地趨前參與,手持香火,跟著跪拜。她也會把金紙帶回家裡摺,最高的紀錄是整個中元期間完成十五大袋的金紙。

讓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有次她將車子送廠維修,善用時間在一 旁摺金紙,「有人經過時都感到好奇和抗拒,甚至不敢坐在我身邊,我反而覺得他們大驚小怪,對我來說,這只是一種宗教信仰的方式,即使不明白也應該抱著尊重的態度。 」

「我是興都教徒,但是我也會去教堂,去華人寺廟、佛堂等,在我看來,全世界只有一個神,只是人類自己畫分出不同的宗教信仰,沒有必要芥蒂彼此的信仰不同,而是應該去接受這個不同。」安娣桑蒂每年都會把部分祭拜品帶回家,分發給鄰居和親戚,藉此希望能將好運和福氣帶給身邊的人。對於中元節這個傳統儀式,她並不迷信,但堅信著,只要真心膜拜,所祈求的事情就會成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