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戲劇所賜,清朝才子紀曉嵐的名字與才情為很多人所認識。都知道紀曉嵐飽讀詩書、學問淵博,不僅主編中國最偉大的叢書《四庫全書》,晚年還花費近十年的時間,寫成《閱微草堂筆記》這本極其龐雜浩繁的筆記小說。
它內容豐富無所不有,全書記述了近一千二百則的奇聞異事,書中狐妖鬼魅、山鬼野人、鄉野怪譚蔚然成趣,讀之悵然又有深意,讓人廢寢忘食、無法釋手!舉一例:
有一狐女,法術高強,只要見人一面就可以幻化成對方人形,狐女因而和一書生相會甚而相守,只要書生想哪位女孩相貌,狐女就能隨他的念頭而千變萬化,但書生覺得這畢竟只是假象,心中難免覺得惋惜。
狐女知道了書生的心思後,對書生說的一番說詞,值得擾攘塵世中的人們引為教誡:「聲色之娛,本雷光石火,千百年來,名姬豔女皆幻化也。」
狐女說得好:就算素來緣深能終生聚首,但年華漸逝、容顏老去,昔時的青春美貌如今看來不也是幻化一場嗎?怎麼能說我像某人就是幻化的呢?
書生若有所悟,幾年後狐女離去,書生竟然不再寄情聲色了。
《閱微草堂筆記》說的幾乎全是像這樣的人與鬼、狐與人,或者是山精、水魅、山中野人的故事,這些「非人」的心腸、言談、智慧與道德觀,甚至比人類還高,看他們在書中與人的對應,不但思想超越,行事並且能情理兼具。除了故事性頗高之外,還能引起深刻共鳴,或者沉吟再三,或者掩卷思量。
歷來都認為《閱微草堂筆記》之價值可與《聊齋誌異》相提並論。才子紀曉嵐豈只為了蒐羅神怪誌異,或如他自己所說的「追錄舊聞,消遣歲月」而已?也許,以紀曉嵐的學問文采與開曠襟懷,正好讓我們藉著書中不思議事,猜測鬼神精魅的見解與情思,洞照人心的幽暗粗鄙面。不看故事真假,只見高妙文鋒、妙趣橫生。縱然不能窺探一大文人的堂奧,也能在書中某處得到些微啟示。
閱讀《閱微草堂筆記》,興許能從夢中六趣中醒來,了悟世事如幻,而能知幻即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