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台海爆發金門砲戰的這一天,對台灣的和平歷程具有特殊意義;八二三炮戰一役,使得台澎金馬穩立於台海兩岸,讓中華民國能夠維持百年的國祚,且繼續昌盛繁榮。為慶祝建國百年,金門縣政府規畫在金門和平紀念園區籌建「和平牆」,文建會也規畫在園區內,以中共砲擊金門的廢砲宣彈,鑄造一個高二公尺、重四噸的「和平鐘」,在八二三砲戰紀念日邀中外國際人士共同敲響「和平鐘」,象徵追求和平的決心。
日昨佛光山在高雄佛陀紀念館舉行宗教祈福大會,邀請台灣各宗教界代表偕同其信眾參加,共同為世界和平祈願祝禱。並邀請梵諦岡代表、美國大主教、馬來西亞回教教長與興都教主席、錫克會教長、聯合國宗教代表等多位宗教界領袖,蒞臨參加,見證中華民國的宗教自由與其帶來的社會力量。祈福大會全程以音樂禮讚方式進行,展現宗教超越種族的包容性,由總統及各大宗教領袖共同念誦「為世界和平祈願文」並點燈,許下愛與和平的心願。
中華民國建國迄今,宗教始終陪伴著人們,在貧困的階段,是民眾苦悶的心靈依靠,在經濟起飛的年代,是人民道德提升的指標。歷次的天災人禍,九二一大地震、賀伯風災、八八水災,宗教界都凝聚力量,到災區最前線,救苦救難、撫慰人心,散播愛與和平的種子。
佛光山舉辦這次的宗教祈福大會,旨在表達人與人、社會與社會,甚至人與自然和平共生共存的關係與希望。不僅為中華民國百年慶典進行一場音樂的和平祝禱,更為世界人民見證宗教不分國界、超越種族的人文關懷及和平的永恆價值。這是宗教界引領著世人的表徵。
人類文明的演進有過太多的戰爭與殺戮,只要人類在性靈上沒有提升,就會被貪、瞋、無明習氣所役使,儘管已進入二十一世紀,但是戰爭的威脅始終沒有減輕,台海之間在八二三炮戰之後經五十年沒有戰爭,但飛彈的陰影仍然揮之不去,在兩岸和解的時代,也是辛亥百年紀念的時刻,由宗教界宣示「愛與和平」別具意義。
一百年對一個人而言算是高壽,對一個國家而言是一個里程,對人類而言是一個世紀,都有象徵意義;值此建國百年時刻,台灣正邁向一個轉型期,未來將何去何從,大家卻未形成共識。有人希望台灣獨立,有人期盼和兩岸統一,更多人認為維持「不獨、不統」的現狀最好。在此前途詭譎多變的年代,愛與和平更是指引前景的明燈。
藉著這次由佛光山所舉辦的「愛與和平宗教祈福大會」,讓宗教界再度團結起來,告訴世人,唯有愛與和平,才能彰顯人性的光輝,才能表露人道的價值,才是人類的希望。大家一同來敲響愛與和平的鐘聲,祈願世界充滿祥和與愛,永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