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日前公布二○一○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每戶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六點一九倍,為史上第三高。這項調查結果與上年相比,貧富差距微幅改善;但若拉長時間來看,一九九一年這項差距只有四點九七倍,二十年間貧富差距擴大趨勢明顯。
景氣榮枯對貧富差距影響深遠,景氣好轉,受惠最大者集中於高科技出口相關產業;景氣反轉,受衝擊最大的是社會弱勢階層。即使全球經濟龍頭美國,金融海嘯之後,出現了大量帳篷族,美國紐約市中心一小時車程近郊出現一個帳篷城,有大批失業無殼蝸牛,在當地搭帳篷露宿。
台灣去年經濟成長率高達百分之十以上,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五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較上年縮小,在各界意料之中。再看財稅資料中心統計,全國五百多萬綜所稅申報戶分為二十等分,自一九九八年至二○○九年間,家戶所得總額最高與最低百分之五的差距倍數,由三十三倍增加至七十五倍。長期來看,主計處與財稅資料中心的統計,一致呈現貧富差距擴大趨勢。
無論主計處調查或財稅資料中心統計,均嚴重低估了貧富差距的真實情況。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在全國抽樣一萬三千多個樣本,金字塔最頂端的富豪或最底層居無定所的窮人均不容易訪問到;這項問卷調查不包括股票與房地產買賣等資產所得,這二項正是富人最大宗所得來源。此外,詐騙集團防不勝防之下,一般民眾很難將自己各項所得據實以告。
至於財稅資料中心的申報所得,富人有專屬會計師進行各種節稅規畫,最底層的窮人多半沒有申報,因此,這項統計也低估了真正貧富差距情形。
政府的福利與租稅制度是縮短貧富差距的二大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十年來社福效果逐年增加,而租稅效果卻逐年降低,租稅所發揮的功效不到社福效果的十分之一。依主計處調查,去年政府在社福與租稅的移轉收支效果,總計降低貧富差距一點五三倍,其中,社福效果達一點四二倍,租稅效果只有零點一一倍,後者更是創下一九九七年以來的最低記錄。
租稅效果不增反減,原因正是過多的減稅政策所致。近年政府降遺贈稅,受惠最大的是富人,不僅降低租稅應有的所得重分配效果,更擴大了貧富差距。
令人擔憂的是,政府租稅負擔率偏低則影響財政穩定;一旦景氣反轉,更將衝擊社會福利支出,形成惡性循環。
在全球化趨勢下,科技進步、金融創新等因素使得所得分配差距急速擴大,處於社會底層的低技術勞動階級,很難分享到經濟成長的果實。誠如行政院副院長陳所言,改善所得分配是長期工作,政府必須努力維持經濟成長,並兼顧弱勢者的權益。縮小貧富差距是一項長期抗戰,如何進一步提高租稅負擔率,維持財政穩定與租稅公平,無論任何政黨執政,政府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