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倫敦騷亂與經濟公平

 |2011.08.21
1050觀看次
字級

最新數據顯示,歐美經濟已明顯放緩,且全球成長持續令人失望。美國股市連日暴跌,標準普爾五百指數週線連四黑;歐洲銀行業面臨短期資金吃緊的疑慮加深,加上經濟前景疲軟,拖累歐洲金融股連續三天下跌。全球各國自然會有疑問:「這是另一場大蕭條嗎?」國內有些企業的產能利用率下降,已展開撙節成本措施。

持續十餘天的倫敦騷亂雖趨平靜,但事件對英國的影響卻極為深遠。英國到底患的是什麼病?調查顯示,經濟低迷是根本原因,大量年輕人長期失業,依靠政府失業救濟金生存,這樣的環境為騷亂提供了社會土壤。

英國的失業率,在金融海嘯前長期維持在百分之五的低水準,但近兩年快速上升,目前為百分之七點七,十六到二十四歲的青年失業率更高達兩成,失業青年有一百萬人之眾。

西方主要經濟大國中,英國從金融危機中走出的步伐最緩慢,目前經濟復甦仍處於不穩定狀態。因為經濟低迷,政府大幅削減公共開支,以減少巨額財政赤字。但新政策不僅導致民眾福利縮減,也使年輕人工作機會更匱乏,不滿情緒淤積已久。

英國的病症在歐洲國家具有普遍性,近年全歐呈現出病態症候,義大利、西班牙、法國、比利時、希臘均爆發規模不等的罷工和示威。騷亂的根源與全球經濟不斷變化有關。

全球化為大城市增加的財富難以計數,可是全球化非但沒有縮小經濟差距,反讓差距變大。一方面,大都市吸引全球超級富豪,另方面,則是渴望更美好生活的年輕人及低技能人群,失業時間卻愈來愈長,隨著經濟惡化,前景更加黯淡。

倫敦有貧民區和富人區,但與多數美國城市貧富地域的明顯分化不同,倫敦的富人和貧民通常比鄰而居,使貧民的「相對剝奪感」強烈。台灣有相似情形,卻又不同:政府要推動社會住宅,所選中的地段往往遭到各地社區反對,富人誰也不要與「貧民區」比鄰而居。

在英國或其他歐美國家,中產階級是最旺盛的創造力的一群,卻因日益上漲的房價和存在差異的生活前景,使他們被迅速變化的經濟變革甩在身後,甚至淪為「新貧民」。這種情況台灣也無法倖免。

與其他全球性城市一樣,倫敦絕大部分政治能量都投向一小撮精英階層的需求和利益。倫敦向「奧運城市」轉型,包括場館改造,也涉及群體和人口地理搬遷,在在引發不滿情緒。

台灣情形也類似,發展高鐵、高精密科技要徵收土地,民屋面臨拆除,農田成為犧牲者;獨厚財團的怒聲不斷。台灣西南部土地下陷,不利高鐵而要封閉深水井,也引發農漁民面臨無水可用的焦慮。六輕頻頻失火,造成鄰近村鎮恐慌,雲林縣政府最近接受六輕十億捐款,更引發質疑,導致臨海六個鄉鎮抗議,為何他們受害最深,卻沒分到分文?

實現全面、而非偏向某一方的繁榮,需要制定新的社會契約,引導年輕人把才華投入新型城市企業和對社會有益的創造性活動;必須將快速增長、低工資、低技術的服務業,轉換為報酬更高、更有成就感和更富有成果的工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